春夏交替之際,記者和孩子去公園散步時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尋找結出絨球的蒲公英。摘下一朵,用力吹一口氣,然后看著降落傘一樣的種子隨風飄散。英國不少公園都有大片的草坪,季節一到就開滿各種野花,雖然大多數叫不上名字,卻給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隨著一些地區對除草劑的禁用,近來英國的街道邊也逐漸多了野花野草的蹤影。英國人酷愛園藝,對路邊雜草也格外垂憐。如果某天你在倫敦街頭,忽然發現一處粉筆的筆跡,寫著某種植物的名字,那代表著一位植物學家的格局和關切。
人類的農耕史幾乎自始至終與除雜草的努力相伴。在都鐸時代,許多英國貧窮婦女靠為權貴階層的花園除雜草來賺錢。根據史料記載,16世紀,有“英國的凡爾賽宮”之稱的王室官邸漢普頓宮,就雇了大量婦女除草。在維多利亞時代,一些英國窮人會挑揀有經濟價值的雜草來賣錢,例如一些植物可作為寵物金絲雀的飼料。
隨著化學的不斷發展,人們發明了除草劑。此舉看似可以“一勞永逸”地擺脫雜草,但也帶來了諸多環境問題。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植物學家都開始呼吁禁用除草劑,而久居鋼筋水泥森林的人們,也十分向往有植物為伴,哪怕是一束雜草。
2001年,法國一個植物組織發起了“我家街上的雜草”運動,為出現在大街小巷中的雜草標注名稱,幫助人們認識這些植物的同時喚起全社會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不久前,法國植物學家索菲·萊吉爾也效仿該運動,建立了“不只是雜草”網站,向人們介紹那些總是被忽略的“墻角植物”。
這些不起眼的植物,是城市生態圈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英國《衛報》稱,城市中的許多野生雜草所提供的花蜜和花粉,要遠高于各種園林植物,是各類蜜蜂的主要食物來源。見縫插針的野花,它們的根部能為微生物和昆蟲提供一處城市中的庇護所,昆蟲又是鳥類和刺猬的食物。這一珍貴的食物鏈讓人們意識到,雜草野花也有“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 ?(據中新社 6.16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