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市,有一家非常不錯的韓國烤肉館。當地的韓國人都喜歡光顧這家店,但由此引起的不便是用餐的客人非常多,經常要排隊等待就餐,而上菜也要等很久。盡管如此,我的幾個韓國朋友還是樂此不疲,隔三岔五就要去那里吃頓飯。
那次我們去吃午飯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鐘了,餐館里人還是不少。坐下來之后,我問朋友:“每次吃飯都要等這么久,為什么不到別家餐館去呢?”
他看著我迷惑不解的表情,哈哈大笑:“在這里等的時間并不長啊!”他指著桌上一碟一碟的“小菜”告訴我:“這家飯店提供的小菜,是新澤西所有餐館中最好的!他們每盤小菜都做得很精致美味,我每次吃他們的小菜都快吃飽了,而且,不用我提醒他們就會自動送更多份小菜上來。多實惠?。 ?/p>
我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家餐館也運用了“心理賬戶”的原理,讓顧客在花費時間等待、花錢吃飯的同時也得到一些好處,那就是各種免費的美味“小菜”。客人先吃上了免費的小菜,自然不會覺得等待時間長了。同時,這家餐館還會經常為老主顧現場制作特色菜,免費奉上,我們就碰到過好幾次。當服務生端來一盤熱氣騰騰的砂鍋牛尾濃湯,說是特意為你免費準備的,這樣的禮遇,怎能不培養顧客的忠誠和熱情?
韓國店的“小菜”其實已不是什么秘密,去北京的韓國餐館吃飯時,店家一樣也會端上一盤盤的小菜。然而“小菜”的質量,是否美味,以及制作是否精心,卻是考驗一個餐館生意好壞的細節所在。有一次當我在北京世貿天階的一家韓國餐廳吃飯時,四盤“小菜”中的一盤“蘿卜干”剛剛吃完,服務員就主動補上一盤“蘿卜干”,并微笑著說:“您最喜歡蘿卜干啊?”那一刻,我的心里頓時暖洋洋的。
“小菜”看似微不足道,卻體現了韓國人對于人情世故的理解和領悟,它代表著一種推而廣之的人情意識。這樣的意識讓一筆交易看起來不是那么冷冰冰,在一份原本平淡的關系中注入了一絲暖意。
除了韓國餐廳的“小菜”,“心理賬戶”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應用。比如在健身俱樂部辦會員卡,買12個月贈送1個月,那隨后附贈的1個月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小菜”。再比如在商場買衣服,如果在買一件大衣的同時送一條與之配套的圍巾,也會讓顧客覺得非常高興。這些做法的共同之處,是同時啟動顧客心里的“支出”和“收入”賬戶,使得原本讓人感到痛苦的花錢行為變得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