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柔雅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信息化教學資源不斷更新,大多數學校都具備了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的條件。教師教學不再只是傳統的講授,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語文教學真正實現了“教”與“學”的統一。形成了“教”“學”互動課堂。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有以下幾個優勢:
以往的語文課堂中。學生只能憑借著平時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知識來學習他們未曾接觸過的新鮮事物,多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多媒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尤其是以往死氣沉沉的習作練筆和綜合性探究學習課堂,現在完全變成學生們創造力凸顯的課堂,學生們可以自主操作班級的多媒體視聽設備,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將一篇篇習作在多媒體上展示,讓每一節綜合[生探究學習課更加生動有趣。
一、感官沖擊。激發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先讓學生感受文本,再展開聯想、分析、歸納,最后總結。在講課過程中可能會加入口語交際練習,或者是習作練習,但是課堂模式還是很單一。每當遇到一些具體的事物表達時,教師手中沒有具體的事物,學生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去想象,往往這個時候,學生們的想法就會天馬行空。很難理解教師想要表達的是什么。但是,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桎梏。
例如,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海底世界”一課,這是一篇淺顯的說明文,但是文章中出現了非常多的海底植物和動物以及一些稀有金屬,海底距離孩子們的世界很遙遠,利用信息技術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筆者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在課件中插入了海底世界的有聲視頻,在利用視頻導入的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視頻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讓學生對探索海底世界更加感興趣,對學習課文內容具有積極作用。筆者在課件中還插入了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動植物。給學生們最直觀的視覺盛宴。文章中有一些地方描寫海底的聲音,如果是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無法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海底有什么樣的聲音,但是筆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下載了海底的聲音,讓學生們聽見海底真實的聲音,當看見學生們驚訝的表情時,筆者知道他們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也真正地走進了文本!
二、虛擬距離。拉近情感
對中小學生來講,觀看外面世界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他們對于一些課文中地域上的描述會感覺很陌生,這增加了學習難度。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打破了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帶領學生了解大干世界。
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一文。講述的是德國的風土人情,三年級的學生們對于德國的認知少之又少。所以無法理解課文中所描述的風土人情,但是網絡幫助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筆者找到丁關于德國風俗的介紹視頻,以及與本文相關的視頻文字素材,使學生們快速地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語文課文中外國文學作品非常多,對于一些國外的作者和地點就必須要加以介紹,而互聯網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們也能最快地進入課堂,拉近與文本的距離,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
三、動態前沿,培養個性
互聯網帶給學生們的是最前沿的資訊,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自主查找資料,他們往往接收到的就是最科學、最新鮮的信息,這對于開發學生們的智力,使他們展開聯想和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另外。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課文的學習,還有綜合性探究學習。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學生們自主探究,自主分組、分工、收集資料、研讀討論,相互交流學習,在這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突出了學生鮮明的個性特點。學生們在課堂討論中進發出智慧的火花。
四、拓展視野。發散思維
講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快樂王子”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情感。筆者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三段動畫,一段是快樂王子和小鳥第一次幫助貧窮的老婦人時的動畫,重點表現他們的動作和語言;另兩段是快樂王子和小鳥幫助其他窮苦人時的動畫。播放這三段動畫時,學生邊看邊想象,感知快樂王子的傷心和快樂,體會快樂王子的內心世界;感受小鳥的情感變化,以及小鳥最后做出的選擇,理解舍生取義和無私奉獻的真正含義。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童話的特點,有助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語文教師要針對課文內容設計符合本課內容和學情的多媒體課件,一個出色的課件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的普及,帶領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育方式,同時也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們要立足于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更充分地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師生互動,激情洋溢的學習情境。讓語文課堂變成一個百花齊放的生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