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琪?錢可敦
摘 要:植物造景是在植物生態學和園林藝術的基礎上,模擬自然群落,進行環境景觀營造的過程[1]。隨著城市的發展,植物造景在塑造城市風貌、改善城市環境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相分明,植物四季景觀各有特色。本文通過分析北京市不同層次植物種類,淺析北京市植物造景特點。
關鍵詞:北京市;植物造景;造景特點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4-0-04
由于氣候因素,北京市相比南方地區植物種類較少。但在當地所能正常生長的植物種類范圍內,從植物單體造景來看,既有觀花植物,又有觀葉植物,也不乏各種觀果、觀干植物等。春、夏、秋、冬四時之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豎向層次上喬、灌、草搭配因地而異,體現著首都當地獨特的景觀風貌。
1 喬、灌、草植物造景
1.1 喬木層植物造景
喬木通常是指高度在5米以上的植物,喬木作為植物景觀營造的骨干性樹種,樹體高大,枝葉茂密。喬木在園林景觀中的配置方式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等,不同種類、不同樹形喬木應用于不同的配置模型,不同的配置方式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
孤植喬木主要作為空間節點,成為觀者的視線焦點;喬木對植常應用于園門、入口處,產生莊嚴秩序感;列植常用于路邊,與道路走向相同,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叢植是指幾株相同或不同的樹種組合在一起,可作為主景,也可作為配景烘托其他樹種,還可起到圍合以及屏障作用;群植是植物造景中應用最廣泛的種植模式,由二三十株樹木組合而成,可用于開闊的陽光草坪、水中小島、山坡林地等地,比如杭州柳浪聞鶯的大草坪上就多采用群植的配置模式。喬木可觀葉、可觀花、可觀樹形,觀賞部位不同,四時景觀亦不相同。
北京地區喬木層景觀效果最好的時期屬秋季。雖是蕭瑟秋季,但北京城內卻少見蕭條之景,這主要歸功于廣植的秋色葉樹種,如銀杏秋色葉金黃,葉形為古雅的扇形,枝條平直,樹冠呈整齊的圓錐狀,冠大蔭濃,是北京的主要行道樹以及園林綠化樹種。除此之外,北京的主要行道樹種還有國槐、各種楊柳等,但其景觀效果相比銀杏較為遜色。
秋季黃色葉樹種除銀杏外還有欒樹、白蠟、洋白蠟、復葉槭、山桃、遼梅山杏、絳柳等。其中山桃、遼梅山杏不僅可觀秋色葉,其早春粉紅花也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遼梅山杏更是北方建設仿梅園景觀的主要物質資源。欒樹春、夏、秋皆有景,春嫩葉鮮紅,夏黃花滿樹,秋季黃葉掛枝。白蠟、洋白蠟除了自身的景觀效果,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可抗煙塵、二氧化硫、氯氣,是城鎮綠化的優良樹種。除黃色葉樹種外,還有其他色葉植物,如橙紅色的茶條槭、雞爪槭,紅色的紅瑞木、黃櫨、天目瓊花、千屈菜,紫紅色的紫葉李等。
當地亦不乏一些樹形優美、冠形勻稱的大喬木,以松科、楊柳科植物居多。松科的白皮松四季常綠,樹冠為寬塔形至傘形,樹皮灰綠色且光滑,常栽種于公園路邊。楊柳科的絳柳樹枝光滑柔軟,狀若絲絳,是落葉喬木,喜光、耐寒、耐水濕,宜栽于庭院以及池邊、溪旁。毛白楊、加楊等楊屬喬木,干直皮厚,樹形高大,既可成片造林,也可作為行道樹,還可孤植成景。此外還有各種槐樹、鵝掌楸、圓柏、白樺、小葉楊等。
開花樹種也具有優良的造景效果,如春季開花的玉蘭、山杏、山桃、碧桃、海棠、紫葉李、紅楓、丁香等,夏季開花的國槐、金銀木、木槿、紫薇等。
1.2 灌木層植物造景
灌木是指樹體矮小、分支點低、無明顯主干的樹木,通常在5米以下。灌木根據其自然外形可分為拱垂型灌木、叢生型灌木、匍匐型灌木以及半灌木等。在城市綠化中,灌木一般被修剪成幾何形,如方形、圓形等,起到分隔和圍合空間、形成視線焦點以及構圖中心的作用。喬木處于植物群落中的上層,灌木則處于中層,人們既可觀賞色彩豐富的花朵,也可觀賞蒼翠的葉片以及可愛誘人的果實。
北京灌木層植物以觀花、觀葉為主。觀花植物主要是薔薇科的月季,花期長,春秋皆可見,花色艷麗,不僅有紅、白、粉、黃等單色,還有混色雜邊等品種,亦有單瓣、重瓣之分,花大具芳香,常用作地栽或布置綠籬、花壇等。早春開花的迎春、連翹,盛開時滿枝金黃、花香四溢,枝條細長、拱形下垂,常栽種于溪畔、湖邊及林緣坡地。扶芳藤、火焰衛矛秋葉變紅,點綴于林間、山石間效果極佳。金銀木春季賞花、秋季觀紅果,觀賞效果好。
1.3 草本地被植物造景
草本地被植物屬于植物群落中的最下層,包括一些草本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草本花卉包括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以及多年生花卉,主要用于花壇、花缽、花境、花叢等,是園林造景中重要的裝飾材料。草坪草是指可形成人工草地的具有美化、觀賞效果的生長低矮、葉多而小、耐踐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被植物作為最底層的平面鋪地材料,主要作為植被組合的基底,將不同類型的植物組成一個整體,達到景觀統一的效果。
北京開花草本花卉以菊科居多,如秋英屬的波斯菊,粉色小花清麗素雅;重瓣大麗花,花大而豐滿;百日草屬的豐花百日草與大花百日草,花色豐富,鮮明艷麗;木茼蒿屬的情人菊,花心管狀,外圍舌狀花如情人的淚,故名情人菊;其他草本花卉如有淡粉色傘房花序的景天科八寶景天,高腳碟狀的夾竹桃科粉色長春花,具有唇瓣花冠的黃色美人蕉,花大而豐滿、花色可紅可藍的虎耳草科繡球花,花色艷麗光亮的海棠科四季秋海棠以及開紫藍色小花的毛茛科大葉鐵線蓮等。
地被植物中除觀花植物,還有許多觀葉形、葉色的植物。宿根草本應用較多,如玉簪、萱草、麥冬、鳶尾、白三葉、毛地黃、礬根、綿毛水蘇等。其中玉簪是南北方植物造景中都應用很廣泛的一種觀賞植物,花葉俱美,卵葉嬌瑩,花苞似簪,色白如玉且清香怡人,耐寒、耐貧瘠、喜陰濕,故常栽種于巖石園、林緣、濕地以及水岸邊。萱草同樣花葉皆可觀,早春萌發,花色橘黃、大而艷麗,秋季綠葉成叢、翠綠秀美,耐寒、耐旱、耐半陰,故常使用于疏林地。綿毛水蘇葉肉質,密被灰白色絲狀綿毛,常作為觀賞植物栽培于花圃。狐尾狀葉形的狐尾天門冬、葉色多變的彩葉草也是北京園林造景中效果優良的植物品種。
2 景區植物搭配造景
北京園林造景的配置模式有規則式、自然式與混合式。城市道路廊道系統上的植物造景以規則式為主,上層種植松、楊、槐、銀杏等行道樹,中上層搭配紫薇、丁香等小喬,中層栽種黃楊、小葉女貞等灌木,下層則種植麥冬、酢江草等地被。綠化空間為帶狀,規則、簡潔、井然有序,可以滿足城市街道對園林景觀的要求。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古老中軸線的北部,是奧林匹克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中建造的大型自然山水生態園林。它既是奧運會期間運動員休閑娛樂的花園,也是市民休憩游覽的天堂,更是城市的綠肺和生態屏障。公園入口區列植數排銀杏,烘托莊嚴肅穆感。公園內的植物造景以自然式為主,如奧森公園內園路邊空曠草地上叢植銀杏、白蠟、白樺等。路側常栽種連翹、金鐘等枝條懸垂的植物,水邊植物造景喬、灌、草層次明顯,喬木層以垂柳居多,最靠近河邊栽種著千屈菜、蘆葦、紅瑞木等耐水濕植物。一些休憩場地叢植、群植著大喬木,起遮陰作用。南園濕地區的植物種植充滿自然與野趣,大片的蘆葦、香蒲、菖蒲、水蔥等水生植物郁郁蔥蔥,夏季更是有荷花、蓮花、美人蕉等水生花卉,擁有一種原始的自然風貌,真正使人體會到與大自然擁抱、回歸自然的感覺。
商業區植物造景搭配混合式,既有規則搭配,也有自然種植,其中以自然式居多。望京SOHO是位于北京朝陽區望京街與阜安西路交叉路口的望京B29項目,擁有一片熙熙攘攘的城市綠洲,在城市中心地帶為人們提供接近自然和戶外休閑的體驗。路邊的灌木修剪形式中間高四周低,形似小山,灌木中栽種狼尾草、紫薇等。以自然手法組織植物的配置,形成一種連續的自然景觀環境。注重植物自然形態與建筑物、景觀小品、地形的結合,建筑周圍草坪塊分隔與建筑平面外觀相似,彼此協調。下沉劇場中草坪與花崗巖相互穿插在傾斜的地形中,大面積的開敞草坪使視線更加開闊。
北京作為國家政治中心、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同時是明清時期都城,城內有許多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圓明園、北海……園內盡收天下奇花異草、珍貴名木,植物種類繁多。靜宜園、頤和園、北海、景山公園中有多棵古樹名木,其是當地歷史文化的見證者,豐富了園林的文化底蘊[2]。北京皇家園林植物同樣喬、灌、草兼備,喬木以松柏科、楊柳科、銀杏、槐、桑為主,灌木以薔薇科、木樨科為主。植物種類一部分是北京當地所產,另一部分則是歷史時期所引種栽植的。園內植物造景與現代園林大不相同,重意境,不重實際比例,具有畫意。
植物園內的植物配置以自然式為主,注重季相變化、層次感以及景觀整體效果的體現。
3 植物造景特點
北京市植物造景以鄉土樹種為主,如銀杏、垂柳、旱柳、毛白楊、山杏、山桃、五角楓等,符合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同時也引進了一些南方以及國外樹種,增加了植物造景的多樣性。喬、灌、草搭配均勻,作為植物群落的上、中、下層結構,雖然在植物造景中常常缺少某一層次的植物,但相較而言,喬、灌、草的統一搭配較易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
四季景觀分明,季相特征突出。春有玉蘭、海棠、丁香;夏有紫薇、木槿、金銀木;秋有欒樹、白蠟、槭樹等色葉樹種;冬有常青松柏,樹干挺拔直立。四時之景不同,四季之景皆有。
北京的植物造景保留了濃郁的皇家園林氣息,采用樹種多反映統治階級皇權至上、政權穩固的思想,如較多采用松、柏屬植物。也采用了一些具有美好象征意義的樹種,如有富貴之意的玉蘭、海棠等。
植物造景不只是簡單地追求形式美,通過一些濕地景觀的營造,還可以使人感受到植物造景帶來的生態效益,致力于打造人性化、生態化園林。
4 植物造景建議
由于氣候因素,大多數常綠闊葉樹種在北方難以成活,造成大部分北方城市存在冬季景觀缺乏的現象。北京也不例外,冬季主要靠松柏科的針葉樹來補充綠色景觀基底,景觀效果單調,難免會使人產生視覺疲勞。因此可以嘗試引種栽培一些常綠闊葉樹,如廣玉蘭、枸骨等,彌補北京冬季針葉樹偏多,色彩單調的缺陷[3]。
在植物配置過程中應遵循多樣與統一、協調與對比、均衡、節奏與韻律等原則。在植物樹形、色彩、線條、質感等差異中尋找統一性,保持一定的相似感。同時追求植物在體量與色彩上的協調與對比,將色彩相似、體量相近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使人有溫和、舒暢、平靜的感覺。相反,運用不同甚至差異較大的植物搭配,比如在冷色系花中增加暖色花,可以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園林設計中常用此種對比方法來突出主題。
不管運用何種方法進行植物搭配,其最終效果一定要是均衡的,所有方法最終的目的均是達到均衡。均衡又可分為規則式均衡與自然式均衡,規則式均衡主要應用于莊嚴的皇家園林、紀念園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園、植物園、公園、風景區等地。配置中有規律的統一與變化給人一種韻律感,比如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林冠線,具有強烈的節奏感。此外植物搭配還應考慮近期與遠期相結合,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相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兼顧。做到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既考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也按照造型藝術的基本原則,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將造景植物的觀賞性相結合,體現植物個體和群體的形式美和層次美。
同時,要保護好當地的古樹名木資源。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研究和保護古樹名木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需要通過一些養護管理措施來進行保護。對土壤的管理需要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及時松土,也可設置圍欄阻隔行人、防止踐踏。可以采用一些生態鋪裝或地被植物,做滲井或者透氣管。根據樹木需要,及時施肥。通過人工、化學、物理、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治病蟲害。對衰老古樹,及時進行補洞、治傷、支架支撐、修枝消毒、整形修剪等。最后要加強地方立法,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加強宣傳,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
5 結語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世界一線城市,其植物造景應在現有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在科學與美學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提升植物造景水平。
參考文獻:
[1] 臧德奎.園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1-2.
[2] 胡楠.北京皇家園林植物種類考證及植物造景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9.
[3] 滕紅梅.北京園林植物造景的特色[J].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9(6):67-68.
作者簡介:劉美琪(1999—),女,山東德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