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永軍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成為西部大開發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升級版和增強版。
西部大開發20年,陜西經濟跨關口、上臺階,取得優異成績。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的偉大征程中,陜西該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再一次騰飛,我們一起聽聽專家怎么說:
《指導意見》明確的36條具體意見對陜西著筆頗多。尤其是在“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部分,對包括陜西在內的西部省(市、區)集中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其中,最亮眼的是,支持陜西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
開放不足是制約陜西發展的短板,要以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為契機,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對標先進地區補短板,做強樞紐優勢,強化門戶功能,進一步提升各類資源聚集輻射能力。

工人在西安新筑車站貨場指揮吊運中歐班列集裝箱
西部大開發20年有兩點經驗是值得總結的,一個是解放思想,一個是搶抓機遇。陜西要繼續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促進思想解放,開闊眼界、思路,在創新中求發展,在轉型中抓機遇,實現追趕超越。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目標由前期的數量型增長轉向質量型增長。在發展重心方面,陜西應由基礎開發建設逐漸轉向對創新產業的支持。例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從過去以交通設施為主要代表的物理基礎設施,轉向以數字化經濟、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現代化基礎建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歷史節點上,陜西落實《指導意見》有六大發力點——培養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開放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化改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陜西還要加強戰略研究,對接國家戰略,尋找發展定位,切實將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紅利轉化為推動追趕超越的發展實效。
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出發,順應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因此,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加快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應抓緊出臺“西部開發法”。
西部地區要加快縮小與東中部的差距,首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應當是貫穿西部開發法始終的指導思想。同時,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技術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西部大開發要走政府主導型發展道路,形成全面推進的新格局。這一切都要借助法律所特有的權威性、穩定性、規范性和強制性加以促進和保障。
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跨世紀的系統工程。所有的規劃、方針、政策,都必須用法律的穩定性和強制力來保障,才能調動全社會通力合作和幾代人不懈努力,才能保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序推進。
因此,“西部開發法”應遵循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堅持繼承傳統優勢與開拓創新相結合、堅持全面規劃與重點開發相統一、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同步、堅持自力更生與爭取外援相結合的基本原則。
陜南3市漢中、安康和商洛地處國家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區,區位優勢明顯。目前,縱貫陜南地區的2條高鐵線路中,西安—漢中—成都高鐵已建成通車,西安—安康—重慶高鐵即將開工建設。建設橫貫陜南,連接周邊地區的十堰—安康—漢中—蘭州高鐵,可以串聯西成、西渝、西武、鄭萬、蘭渝等高速鐵路,開辟一條連接西北、華中和西南地區的高鐵大通道,形成該區域的快速對外大通道,帶動優勢資源開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鞏固該地區脫貧成果。

西安比亞迪車間
西部大開發新的戰略部署,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近年來,國內很多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教育、農業、商貿、旅游等領域開展了廣泛而全面的合作交流。建議設立國家“張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特別貢獻獎”,將該獎項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序列,設立“張騫科學技術交流獎、友誼獎、教育文化傳播獎、組織貢獻獎”等類型。國家獎勵是對組織和個人貢獻的最大肯定,對激勵組織和個人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交流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指導意見》中的重要內容。西部地區的行業院校、地方高校應當不斷適應新時代高新科技突飛猛進、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和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
陜西高校眾多,更要積極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指導意見》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著力加強適應西部地區發展需求的學科建設。建議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專項資金中對西部高校辦學基本條件建設和改善的支持力度,為西部大開發培養更多高質量的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