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特約撰稿 洪明星
自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一是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2019年GDP總量和財政收入21237.14億元和2969.22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2080億元和220.01億元的10倍和13倍;二是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高鐵、動車通達全國15個省會城市,89%的縣通了高速公路,農村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網絡信號;三是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廣西森林覆蓋率超過了62%,生態環境總體優良并位居全國前列;四是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廣西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初步形成“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五是脫貧攻堅取得輝煌戰果,廣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5年底的452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51萬,貧困發生率從10.8%降至3.7%,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綜合評價為“好”。
《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出臺,既為西部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指導意見》來看,這是在西部大開發取得重大成果基礎上的政策升級——可謂之“西部大開發2.0”版,這對廣西來說是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
首先,打贏脫貧攻堅翻身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機遇。《指導意見》高度關注脫貧攻堅問題,把打好三大攻堅戰特別是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任務,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廣西作為貧困大省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和地方優勢解決實現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努力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在完成脫貧任務基礎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第二,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東盟合作發展的機遇。《指導意見》要求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完善北部灣港口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積極發展向海經濟,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等,廣西作為新通道陸海交匯門戶,應抓住這一機遇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合作,努力建成貿易投資便利、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
第三,推進“東融西合”戰略,加強區域融合發展的機遇。《指導意見》要求拓展區際互動合作。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和北部灣經濟區建設,鼓勵廣西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東西部自由貿易試驗區交流合作,推動北部灣、蘭州-西寧、呼包鄂榆、寧夏沿黃、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動發展,支持陜甘寧、川陜、左右江等革命老區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毗鄰地區建立健全協同開放發展機制等,為廣西推進“東融、西合、北聯、南向”戰略,加快區域融合發展提供難得機遇。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新機遇伴隨著新挑戰,廣西作為經濟基礎不強、貧困人口眾多、少數民族聚集的邊疆大省,其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諸多挑戰。
第一,全面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2019年,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低于全國程度,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堅、民主法治、文化建設、資源環境六大指標落后于全國水平,15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相當一部分生活在極度貧困地區,脫貧難度大,返貧問題突出。廣西應在全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上聚焦發力,加大扶貧脫貧攻堅力度,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以激活內生動力的方式鞏固和擴大成果。
第二,經濟發展的質量水平不高。進入新常態以來,廣西GDP增速先后于2016、2018年跌破8%和7%,下滑速度幅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穩增長任務艱巨。從經濟結構來看,廣西一二三產業比為14.8:39.7:45.5,農業比例超全國7.6個百分點,服務業則低全國6.7個百分點。農業大而不強,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缺少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深加工“短腿”明顯;工業則產業鏈條短、知名品牌少、核心競爭力不強,質量效益不佳。廣西應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聚焦發力,持續深化“三去一除一補”,規范電、氣、水價格形成機制,降低生產要素成本。
第三,市場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的挑戰。廣西公平、自由的市場競爭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財稅、金融各方面政策仍存在不少問題,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廣西應持續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加快兌現“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廣西應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下功夫,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改革,擴大民營經濟市場準入,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競爭性領域的改制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