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精云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宇宙盒(CosmoCaixa)科技館里,有一座長有熱帶雨林的溫室。多年前,科技館的建設者們遠赴巴西,將亞馬孫河畔的一片熱帶雨林,連同其中生活的動物原位移植到溫室,再以人工降雨加以滋養,為參觀者帶來了真實的熱帶雨林觀感。
盡管這只是熱帶雨林的“模型”,但形形色色的生靈,以及它們為適應環境所練就的獨特生存策略著實令人震撼。熱帶雨林是生命的王國,生物種類豐富,生命形態斑斕多彩:高大的樹木演化出壯觀的板狀根,在樹干基部形成側翼,支撐著高大的地上部分,任憑暴風驟雨的襲擊;社會性昆蟲對巢穴進行規劃,糧倉、育幼室和墓穴各居其位、互不干擾;從水中的游魚到岸上的鳥獸,動物們秩序井然地利用著雨林里的各種資源,和諧共生,世代繁衍,并維系著系統的平衡。
從生物多樣性角度來講,熱帶雨林是人類最寶貴的物種基因庫。它不僅扮演著“地球之肺”的角色,也是人類最重要的“藥房”,提供著人類約1/4的藥物資源。熱帶雨林同樣也是很多生命賴以生存的家園,在人跡罕至的林地深處,至今還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物種。
令人欣慰的是,科學研究正在逐步揭示雨林生長的奧秘。20世紀中葉以來,化石燃料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大氣中的氮磷元素沉降急劇增加,極大地改變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我們最近10年來在海南島尖峰嶺雨林進行的氮磷元素控制實驗,揭示了土壤養分元素對樹木生長和微生物群落的塑造作用。物競天擇,雨林生命也在逐漸地適應氣候變化和人類干擾,積極找尋自己的出路。
另一方面,得益于生態學保護理念的傳播,人們正在修復曾經帶給熱帶雨林的傷害,一些基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補救行動正在展開。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由于熱帶雨林破碎化而失去棲息地的亞洲象,曾經不得不選擇侵入農田覓食,導致人象沖突時有發生;而今,由林業部門主導的保護計劃,將一些適合造林的荒山荒地,栽種上大象喜歡吃的植物,減少了大象對農田和居民生活的破壞。當我們人類主動放低身段,將自己視作自然界的一員而非主宰者的時候,曾經看似無解的難題,便會得益于尋求平衡的態度而迎刃而解。
在本期《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中,我們將為你展現熱帶雨林的瑰麗和神奇,還有它對于地球生態難以替代的價值。今天的人類還遠遠沒有揭開那里蘊含的奧秘。既然如此,就請守護好這片難得的凈土,不要讓有待探索的秘境,成為永遠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