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米芾行書藝術特色及在南宋至清代時期的承續

2020-07-09 07:46:24陳金杜蘇金成
大學書法 2020年3期
關鍵詞:書法

⊙ 陳金杜 蘇金成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鑒賞家和書畫理論家,與同時代的蘇軾、黃庭堅和蔡襄并稱“宋四家”。米芾作為宋代尚意書風的中堅力量,其書法簡約自然,勇于創新,在北宋書壇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宋代崇尚“意趣”,以行書作為當時的主流,在宋四家中,米芾是其中唯一一位篆、隸、楷、行、草五體兼備的書家,并有存世作品流傳下來。雖然說其篆、隸的藝術成就沒有行、草書來得有影響力,但可以看出他對古人書法的追求和學習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一、米芾行書風格形成與書學思想

米芾從小天資高邁,勤奮好學,對唐代書家有所傾慕,在七八歲時開始接觸顏真卿書法,后因見柳公權結字緊結的結構特點,心生興趣,于是追摹柳體《金剛經》,之后接觸唐初書家歐陽詢和褚遂良,對褚遂良書法研習最久,又因羨慕段季展轉折筆畫肥美及用筆上“八面皆備”的特點,從而悟出“刷字”用筆方法。據《清容居士集》中所記載:“米襄陽學段季展,得其刷掠奮迅。”[1]米芾從唐楷入手,慢慢轉入行書,其行書風格的形成最終得力于晉代書法,追溯魏晉平淡之風,行書主要學習王獻之,用筆俊邁豪壯,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之譽。[2]

除了對晉唐書法學習之外,米芾還廣泛涉及章草和漢隸篆籀,喜好索靖、王戎高古樸拙書風,也追求所謂的金石意趣,如對《石鼓文》《詛楚文》《劉寬碑》等碑刻皆有研習。史料還記載米芾為焦山壯觀亭《瘞鶴銘》題名,在書法創作上也受到《瘞鶴銘》影響。可見,米芾在學書的歷程中是循序漸進的,由唐楷大字轉至魏晉書風,再直溯上古,博采眾長,融會貫通,促使其書風形成。

米芾主要書學思想是“卑唐而崇尚晉韻,集古出新”。從魏晉時期到宋朝出現了許多極負盛名的書家,米芾雖然從小接觸唐代書法,但對唐朝書家評價并不是特別高,甚至有一點貶低。在寄給薛紹彭的詩中米芾大膽地批評唐代諸多書家,詩中寫道:“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人規;公權丑怪惡札祖,從茲古法蕩無遺。張顛與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懷素猲獠小解事,僅趨平淡如盲醫。”[3]米芾之所以不喜唐書,主要在于唐書注重法度,巧于安排,書寫時缺少行筆的自然氣息。米芾在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評價:“歐、虞、褚、薛、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4]米芾認為唐初四家以及顏真卿和柳公權都是一筆一畫的楷書,書寫起來耗時是一種弊端,認為顏真卿缺乏自然的審美意味,諷刺柳公權書法過于做作古怪,而且他始終覺得唐代時期的書法家基本把自先秦以來的“古法”都埋沒了,這是他一直不提倡唐書的主要原因,而書學思想中對于崇尚古意已是根深蒂固。

米芾于書法的學習可謂是諄諄不倦,書法已經作為他人生的一部分,不求財富名利,只求游戲于筆墨之間。米芾曾言自己每天都要臨習書法,不然便會覺得苦澀難耐。他渴望書寫,以古為徒,在書畫中尋找創作的自由感。米芾的兒子米友仁曾提及:“先臣芾所藏晉唐真跡,無日不展于幾上,手不釋筆臨學之,夜必收于小篋,置枕邊乃眠,好之之篤,至于如此。”顯然,米芾對于書法的癡迷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荒誕行為,也是因為米芾的這種偏執的性情才得以成就他的書法藝術。

圖一 宋 米芾《褚遂良摹蘭亭序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始終堅持“借古以開今”的書學思想。無論是唐代還是宋代,很多書家都是以“二王”書風為標榜,唐人學習二王書法取其“法”,而宋人取其“意”。唐朝書法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而突破唐“法”的制約已成為宋人學習書法的一道難題。法度本身就具有規范之美,但往往也會制約很多書家在書寫時的情感流露,追求晉代典雅流美的手札書法已然符合宋代書家“借古以開今”的書學思想。米芾在元豐五年(1082)得到蘇軾的指點后,決定潛心“書學晉人”,讓他在書法創作上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米芾傳世書法中絕大部分是手札書法,遵循了晉人短小書札的基本形式。米芾對“二王”非常癡迷,不管是真跡還是唐摹本皆積極求索,據史料記載:米芾先后從蘇洎處獲褚摹《蘭亭》、于大相國寺僧清道處得《尚書帖》、于李瑋后人處得黃素《黃庭經》、于蘇激(志東)處得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于王瓛處得黃絹本《蘭亭》。藏王獻之書跡則有《十二月帖》《范新婦帖》等名跡。[5]米芾于“二王”書跡唐摹本收藏數十件,并進行鑒定研究,為他借古開今的書學思想奠定了基礎。

米芾堅持在實踐上進行探索,在技法、用筆、結構和章法上尋求自己的契機,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書風面貌。在實踐的過程中,米芾也留下了不少的理論著作,有《書史》《畫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硯史》《評紙帖》等,為后人提供了學書的創作理念和書寫材料的相關知識。可以說米芾在實踐與理論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就。

二、米芾行書藝術特色分析

(一)剛健典雅,得晉人風韻

米芾行書藝術特色非常鮮明,傳達著宋代“尚意”書風的意蘊。由于時代環境的影響,米芾所傳世的行書墨跡中絕大部分是手札形式,這些手札是米芾在閑暇之時所書,流露著真情實感,也最能夠表現出米芾的真性情。

米芾致力于晉唐書法,書風剛健沉穩,端正典雅。如所書的行楷作品《褚遂良摹蘭亭序跋贊》(圖一),用筆上帶有褚遂良的筆法,遒勁健朗,線條細勁有力,結構略有王羲之的影子,端正古雅,字形沒有過多的夸張變化,整體章法行距字距都比較大,工整平穩,舒朗開闊。此類代表作品還有《跋歐陽修集古錄》《陳攬帖》《叔晦帖》《歲豐帖》等。

米芾行書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是結字險崛奇趣,天真爛漫,其中夾雜著部分牽絲和連綿的草書字體,有較強的視覺感和形式感,主要代表作品有《向亂帖》《伯充帖》《伯修帖》《丹陽帖》《來戲帖》《晉紙帖》《惠柑帖》《篋中帖》《清和帖》《珊瑚帖》《紫金研帖》等;其中《篋中帖》(圖二)是米芾書法里最為接近“二王”書風的法帖,首兩行的字體略大,可能是剛開始的心情有點凝重,到第三排開始到倒數第二排,速度明顯有加快的跡象,書寫時大小字參差錯落,倒數第二排已經完全用草書書寫,接下來最后一排用最大的行草書,襯托出前面的行氣,流露出了自然之息,使作品極具生命力。

米芾的書風特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恰恰是“求變”的過程。米芾行書是繼王羲之秀美風格和顏真卿粗獷風格之后又開辟出的一條新的以奇巧為主要格調的獨特風格,這是他一直追求“尚變”書學思想的最終成果。米芾雖然尚古,但是又不拘泥于單單只是集古人之長,從中還加入了自己對書法藝術的探索,這種探索的精神源泉就是追求變的思想意識。[6]米芾曾簡要概括過自己的學書歷程和學習成果,為自己能夠變法古人,跳出藩籬自成一家而感到自豪,甚于《海岳名言》言道:“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7]通過觀察米芾手札發現米芾“求變”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關于整體書風面貌的變化,在所處的各個時間階段創作出來的書風是有所變化的;第二,書寫時的靈活應變,多指運筆的動勢,結字的靈動,都體現著米芾追求“尚變”的創作思考與藝術修養。

(二)集古出新,得率意之趣

米芾書法一直以“集古字”著稱,認為學書人好研習古人書法的藝術精髓,并且要向往古雅的藝術品格,正如他在《海岳名言》所言:“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8]米芾在書法實踐中學習古人書法,吸收養分,鞭策自己要求自然,追求趣味。他的自然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落筆到布局再到全篇氣韻都充滿著自然的情態。[9]如作品《臨沂使君帖》(圖三),此帖是米芾楷、行、草三體完美結合之作,別有意趣,前兩字緊結無所連帶,屬于純粹的行楷書,最后兩行連綿草書,有唐懷素草書之勢,流暢婉轉、縱橫灑脫、跌宕多姿。

米芾的大字行書詩卷作品與小字行書手札作品有明顯的差別,書寫大字時氣勢更加恢宏,行筆剛健率意,主要代表作品有《多景樓詩冊》《虹縣詩卷》《梁簡文帝梅花賦》《研山銘》等。這些作品屬于長卷形式,一般一列二至五個大字,每字極力表現出鮮明的風格特點和用筆特色,不管是哪一幅作品,都能夠表現出率意自然的書寫習慣。

米芾在50歲之后,其行書書風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逐漸走向成熟。在用筆上更顯得老辣峻拔,“八面出鋒”的技法尤為熟練自然,“刷字”的特點也越來越明顯。跌宕欹側的結字法顯得淋漓盡致,快速書寫中自然飛動所生成的“飛白”更顯得灑脫、爽利、勁健。[10]如《研山銘》(圖四)作品,中鋒用筆沉厚有力,配以蒼茫的側鋒,筆鋒靈活多變,調換極其靈躍,字字獨立,單字結構跌宕有致,上下左右互相依托,在險絕中求得整體的平衡,一洗晉唐以來和平簡遠的書風,創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11]米芾書法更多地展示了他書寫時的天真率意,自然流露。米芾流傳下來的每件法帖不管是線條的書寫,還是結體的組合,或是章法的布局都始終體現“尚意”書風的真趣。米芾書法之所以向往自然的書寫習慣,這與他的書學理論是相輔相成的。

圖二 宋 米芾《篋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三 宋 米芾《臨沂使君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四 宋 米芾《研山銘》(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南宋至清代時期書家對米芾書法的承續

(一)南宋米友仁、吳琚和張即之等人

跟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等晉唐書家一樣,米芾的傳世行書法帖作為后人臨習的范本對象,從南宋便已開始,承續至今。在南宋時期,學習米芾書法有三個不同時間段的書家代表,有南宋早期的代表米友仁、南宋中期的代表吳琚以及南宋后期的代表張即之,他們繼承了米芾的書風,貫穿著整個南宋,大大擴張了米芾書法在宋代書壇的影響力。

米友仁是米芾的長子,其書法得到米芾真傳,黃庭堅曾作詩評價米友仁:“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詩中的“虎兒”指的是米友仁,“阿章”即是米芾。結合米友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戲鴻堂法帖》(圖五)中的書法,從用筆和結體上,甚至是意蘊上與米芾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米友仁雖然繼承了其父親的書藝,但他較少在書法藝術上進行深入的探索,其在書法藝術上是遠不及其父親米芾的,今天我們所了解到米友仁的才華及藝術成就更多是在繪畫方面。米友仁深知父親是傳統的繼承者,為了米家傳統的永垂不朽,米友仁在繪畫上創作出跟別人迥然不同的“米氏云山”意象,并將“米氏云山”意象發揚光大。

圖五 宋 米友仁跋桓溫《旱燥帖》 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戲鴻堂法帖》(卷三)

在南宋早期學米的書家中,除了米友仁,還有王升和劉燾二人。王升與米友仁曾在皇帝御前共事,加之當時米芾、米友仁在宋朝書壇的影響,難免會受到熏陶,其作品《首夏帖》下筆活潑痛快,飄逸飛動,頗有米芾書風面貌,但是用筆缺乏沉穩凝練,結體略扁,不像米芾結體取縱勢,欹側多變。而劉燾主要是以草書名世,有部分作品很是接近米芾,如《昨夕帖》,用筆圓熟,筆勢遒勁,但是結體平穩端正,行筆相對于米芾緩慢,缺少夸張的收放。

南朝中期的學米書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吳琚,其書法非常像米芾,有“得米襄陽筆墨神韻”之說。吳琚最開始學習鍾繇及“二王”一路,后面花了畢生的精力專攻米芾書法,難能可貴的是他對米芾書法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并加入了晉書意蘊,這一點就連米友仁也不能與之比擬。如吳琚代表作《壽父帖》(圖六)結體用筆都出自米芾,行筆自然流暢,得米書神韻。

圖六 宋 吳琚《壽父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書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言:“學米書者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支半節,雖虎兒亦不似也。”[12]吳琚之所以能夠將米書學習得非常到位,主要是對米書的章法、結字、用筆,甚至是墨色變化有著極深的獨到理解和領悟。我們觀察吳琚所流傳下來的書跡不難發現,他將書法中的藏與露、肥與瘦、疏與密、繁與簡等相對立的因素進行融合,用筆上領悟到米芾的“八面出鋒”,將中鋒、側鋒和偏鋒并用,豐富多變,頗富神采;用墨上吳琚十分注重墨色的變化,墨色靈活,濃不凝滯,淡不傷神,潤處墨色華滋,燥處卻不枯槁[13];吳琚在章法上最為講究氣韻生動,注重行氣,有時候并沒有運用過多的牽絲連帶來表現上下的呼應關系,而是依據字形的高低,大小、寬窄、墨色變化等來加強書寫的趣味和書卷氣,這一點也是吳琚書法的高明之處。與吳琚同時代的學米書家中,還有陸游、范成大和張孝祥等人,他們在書法的學習上不像米友仁和吳琚,面貌基本屬于米書一路,而是廣泛地吸收其他書家,但是由于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宋四家”的書法聞名遐邇,深深地烙在他們身上,難免受到蘇軾、黃庭堅和米芾等人的影響。

南宋后期的書家代表當屬張即之,他為振興南宋后期書法衰弱局面力挽狂瀾,成為當時較為突出的革新書家。張即之的伯父是張孝祥,一開始學書也是在張孝祥的帶領下,后來接觸唐代書家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又轉到米芾,廣泛涉及漢隸和晉唐經書,獨傳家學,與張孝祥二人共同為張氏家族帶來極大的聲譽。張即之的大字行書《杜甫詩卷》與米芾《研山銘》頗有相似之處,用筆老辣,中側鋒并用,率意自然,筆筆到位,在收筆之處點到為止,繼承了米芾所謂的“刷字”,結體清奇險崛,高挑從容,古雅遒勁,某些筆畫略帶有顏真卿的影子,豪邁渾厚,古拙大氣。

南宋后期還有一位書家在行草書上有極大的成就,這個人便是趙孟堅,其行草書追溯鍾繇、“二王”一路,學習宋人黃庭堅和米芾,書風上生拙老辣,氣勢宏大。趙孟堅傳世的代表作《自書詩卷》用筆矯健,翻折自如,魏晉筆法爛熟于胸,而結體瘦勁、中宮緊結以及俯仰欹側之勢,則明顯出自黃、米。[14]

綜上所述,通過米芾書法在南宋時期的承續和影響,讓我們感受到米芾書風在南宋書家中還是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的,這是時代進步使然,也是南宋時期書法發展的文化現象。

(二)金元書家趙秉文、趙孟頫和張雨

趙秉文是金末的文壇領袖,并且醉心于書法,堪稱金代書壇的代表人物。趙秉文最開始師法王庭筠,后來廣泛涉及晉唐諸家,從現存的傳世墨跡中可看出趙秉文的筆法接近米芾,在字形結體上相對平穩,缺少米芾豐富多變的韻味。但盡管如此,趙秉文學問才識廣博,下筆沉著痛快,筆力洞達,肆意放逸,無愧一代名家的美譽。

元代時期的書壇整體上崇尚復古書風,以趙孟頫為代表的書法家認為宋代書法已經到了末路,元代民族多元化的融合,書家們在書法創作上隨心而寫,而學習前代書家米芾書法的書家并不多,較有影響力的有趙孟頫和張雨。

趙孟頫的整體書風平正清秀、沉穩蘊藉,但在取法上也學習過米芾書風,有少部分墨跡與其整體書風面貌有明顯的差異,如作品《二贊二圖詩卷》。這幅作品是趙孟頫與友人在湖州觀堂飲酒后興酣創作的,在書寫上信筆飛動,圓轉流暢,作品后面有明代鑒藏家、書畫家董其昌題跋:“此趙文敏(孟頫)學顏魯公(真卿)《送蔡明遠敘》兼米海岳(芾)用筆,迥異平日之作。”可見,董其昌一語中的,指出了趙孟頫不僅學習顏真卿書法,在行筆過程中還帶有米芾的筆意。

元代詩文家、詞曲家和書畫家張雨是繼趙孟頫之后學習米芾的典型書家。據史料記載,張雨最開始書學趙孟頫,并拜在其門下,趙孟頫曾指導張雨學習唐代李邕《云麾將軍碑》,其后又學習懷素、米芾書法,形成了上松下緊的字形和猛峭勁利的筆法。張雨書性極高,加之其性超然世外,見識博廣,故學李能“獨得其神駿”,學素能“自有一種風氣”,學米能“不南宮狂怪怒張之習”。[15]張雨的代表作品《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圖七)將米芾自然放逸、剛健勁利的用筆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明清書家對米書的評論及王鐸書法

明初書法沿襲著元朝的復古思潮,上追古法,慢慢地演變成風靡朝野的端正流美的“臺閣體”。到了明代中期出現了“吳門書派”,以文徴明、祝允明等為代表的書家在行草書上追溯唐法宋意,再加上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文化思潮的興起,使“臺閣體”日漸沒落,揭開明代書壇的新發展。而到了明后期,社會動蕩,人們的思想通過筆墨反映出來,出現了傳統平正一路與奇崛一路交相輝映的現象。

元代書家較少對米芾書法做出評價,而在明代,米芾書風和書學思想開始受到不同的評價,既有批判也有辯護。批判主要是由于米芾“貶低唐人”書法,及“言大而夸”“怪癖”等行為對后世產生了消極影響,從另一方面看也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書家董其昌對米芾書法實踐和書學思想表示有諸多不滿所至,比如他對米芾實踐上“以勢為主”作出“欠淡”的批判,也批判米芾書學思想“(米芾)愛觀古帖,而議論疏闊”。而關于明代書家對米芾的辯護主要有張丑對項穆“極意詆訾”以及楊慎對米芾“筆頭如蒸餅”說的維護。[16]

圖七 元 張雨《登南峰絕頂詩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八 清 王鐸《跋米芾行書三札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時期的眾多書家盡管沒有過多地去仿效米芾書法,但是他們清楚地了解米芾書風的取法來源。如文彭所言“自沈傳師來,晚學李北海”;項元汴所言“大抵書效王羲之,篆宗史籀,隸法師宜官”;王世貞所言“得晉人筆”;董其昌所言“少學顏書,學《瘞鶴銘》,多從褚登善悟入”;等。他們對于米芾的取法做出了明確的記載。

明代的書家對于米芾書風的繼承沒有宋代書家純粹,在書法創作上涉及多家,自成一家面貌。如明代中期的文徴明在行草書方面用筆精到老練,提按分明,氣息清正秀麗,其中多雜糅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趙孟頫的筆意,形成典雅遒勁、清新健朗的書風特點;又如陳淳書法略表現出米芾書風馳騁縱橫的率意,莫是龍曾在《跋陳淳書李青蓮宮詞》中高度評價其書風:“(陳淳)筆氣縱橫、天真爛漫,如駿馬下坂,翔鸞舞空,較之米家父子,不知誰為后先矣。”[17]

在清代初期,學米的書家屬王鐸最負盛名。王鐸書法師承“二王”一路,尤其在《淳化閣帖》《圣教序》等帖上下過很大的功夫。除此之外,王鐸于米書的研習非常刻苦勤奮,也曾表示對米芾書法有著欽佩之情,曾評價米芾書法縱橫飄忽、飛動輕盈。王鐸之所以敬佩米芾是因為米芾書法具有脫俗之意,在王鐸的眼中,米芾書法不僅僅是簡單的取法對象,更是一個上溯唐、晉甚至漢魏的切入點。[18]

在學習米芾書法的過程中,王鐸深刻領悟到米芾在臨摹方面的“不規規摹擬”,把米芾所謂的“刷”字的用筆特點結合自己的中鋒絞轉,并將漲墨的塊面感和線條的流動感相結合,能收能放,勢若不盡。其實王鐸書法很大程度上繼承并遵循了米芾書法的結字規律,甚至可以夸張一點說,將米芾書法放大就是王鐸書法,如王鐸《跋米芾行書三札卷》(圖八),其中內容是學習米芾書法的心得,并且從中發現很多字形取法于米書。

直到清代中后期,金石考據之學興起,許多書家開始探索碑學書法,碑學書風與碑帖融合逐漸成為當時大部分書家的創作方向,帖學出現衰弱現象。盡管如此,傳統帖學在中國書法史上還是占有絕對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四、總結

米芾的書學思想是指導其書法藝術特色形成的理論基礎,在中國書法藝術道路上,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技法磨練,更需要積累更多的學問和才識,不斷地經歷人生的艱難困苦,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米芾書風的形成和對后世的影響是諸多方面的,除了書法上勤奮刻苦的實踐探索之外,他于書法史、金石文字學和書畫鑒定都有很高的學養,才促使其成為宋代書壇中的主流書家之一。米芾行書書風對南宋至明清時期的書法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不可代替的,它將作為標桿幫助人們在書法藝術上尋求自我創新和突破,在書法實踐創作中尋找自己的契機。

注釋:

[1]孫祖白.米芾.米友仁[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31.

[2]何炳武,王永莉.米芾評傳[M].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6.

[3]孫祖白.米芾.米友仁[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31.

[4]米芾.海岳名言[G]//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61.

[5]羅勇來,衡正安.米芾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170.

[6]吳彩虹.古、真、變的綜合體——米芾手札中所體現的書學思想[J].智庫時代,2019:233.

[7]米芾.海岳名言[G]//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60.

[8]米芾.海岳名言[G]//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60.

[9]劉興.米芾書法的審美意趣[J].中國書法·書學,2018(20):59-60.

[10]馬祥和,伍曉.米芾書法風格形成的三個階段[J].中國民族博覽,2019(08):111-112.

[11]王慧媛.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米芾書法美學賞析[J].愛尚美術,2018(03):56-61.

[12]董其昌.畫禪室隨筆[G]//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540.

[13]孫成武.米芾書風對南宋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7:21.

[14]王鏞.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2.

[15]王鏞.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1.

[16]王兵.明代書家對米芾書法的闡釋研究[D].浙江大學,2013:15.

[17]王鏞.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4.

[18]李吾銘.米芾、趙孟頫、王鐸書法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5:16.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欣賞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3:18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悠久久综合| 伊人91视频| 亚洲无码37.|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免费在线观看av| 91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18| 国产黄色爱视频| 红杏AV在线无码|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毛片|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欧美无专区|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青青国产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www.av男人.com|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黄色片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亚洲a级在线观看|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91色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播五月综合| 69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黄视频网站|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