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從舟曲藏族民歌著手,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網數據庫和超星電子圖書等平臺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利用文獻研究法、歸納法來對學者們已研究的舟曲藏族民歌文獻進行收集和整理。文章主要從對舟曲藏族民歌學術文獻趨勢分析和舟曲藏族民歌學術文獻分析兩點著手。
【關鍵詞】舟曲藏族民歌;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040-02
【本文著錄格式】郭舟玲.關于舟曲藏族民歌的文獻綜述[J].北方音樂,2020,05(09):40-41.
引言
舟曲是我國甘肅省最南部的一個藏漢雜居縣,是我國唯一以“白龍江”為命名的縣城,藏語含意為“龍水”。舟曲藏族民歌與其他藏區民歌,無論是風格、旋律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受生活環境、交通不便等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舟曲藏族民歌的傳播長期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中,與外界音樂文化方面的交流無疑也難免受到局限。舟曲藏族民歌在外界卻并不為人熟知。關于舟曲藏族民歌方面的研究文獻也相對較少,筆者對所查閱到的部分文獻進行了綜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舟曲藏族民歌。
(二)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歸納法。
二、研究結果
(一)舟曲藏族民歌文獻綜述
1.舟曲藏族民歌學術文獻趨勢分析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資源總庫、維普網數據庫和超星電子圖書等平臺查閱了關于舟曲藏族民歌的學術論文。根據查閱數據顯示,最早涉及研究舟曲藏族民歌的學術論文是1995年格桑卓瑪發表于《西北民族研究》的《舟曲藏族民歌初探》一文;最早研究舟曲藏族民歌的碩士學位論文是2018年西北民族大學央金卓瑪的《甘南藏族民歌的演唱與傳承研究》。目前為止,筆者未查閱到關于研究舟曲藏族民歌方面的博士學位論文。顯而易見,舟曲藏族民歌研究的最大特點是起步晚發展慢。“舟曲藏族民歌研究學術論文統計表”比較清晰地展示了關于研究舟曲藏族民歌領域中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發表的趨勢。具體數據統計如表1所示。
2.舟曲藏族民歌學術文獻分析
由于舟曲藏族生活的地域環境、生產方式、交通不便等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關于研究舟曲藏族民歌方面的學術論文屈指可數。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數、維普網、超星據庫查閱到的關于研究舟曲藏族民歌方面的學術論文僅有17篇,碩士學位論文僅有1篇。
格桑卓瑪的《舟曲藏族民歌初探》1995(1),李英霞的《淺論舟曲藏族舞曲與安多藏族舞曲的異同》2008(5),《舟曲藏族民歌研究成果回顧》2014(4),《舟曲藏族民歌與安多藏族民歌比較》2008(6)。李曉玲的《舟曲藏族民歌考略》2009(4),《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巴寨溝朝水節》2014(4),《舟曲藏族民歌及其民俗事象透視》2016(1),《舟曲藏族酒文化與酒歌》2016(2)。李延娜的《淺析甘南舟曲民歌》2010(S2),談愛芳的《舟曲藏族民間歌舞“朵迪”探析》2011(1),《采花節上的情歌——拉伊》 2014(3)。閔冬梅的《舟曲藏族傳統音樂文化現狀調查》2011(4),《舟曲藏族傳統音樂文化搶救與保護問題研究》2013(4),《淺論甘肅舟曲藏族果卓的藝術特征》2016(6)。翁彬彬的《非遺視域下的舟曲多地舞傳承方式研究》2017(24),《甘肅舟曲多地舞的藝術特征探析》2018(1)。央金卓瑪的《甘南藏族民歌的演唱與傳承研究》2018。馬盛德、胡晶瑩的《遠古的記憶——甘肅舟曲“朵迪”舞》2007(6)。
以上文章的作者們根據舟曲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生產生活方式等對舟曲藏族民歌的種類、曲調特點、歌詞結構、方言特點和音樂特點等進行了闡述。論述了舟曲藏族民歌在當地民俗活動中的功能特點,在不同場合表演時所表達的情感思想,營造出的情景氛圍,表演形式和服飾打扮等都有所不同。從演唱場所、表演形式和音樂特征等方面將舟曲藏族民歌與安多藏族民歌及兩地區藏族民歌的曲調和舞曲特點進行了對比,論述了兩者的異同。通過搜集文獻、走訪、實地調查、對已有的研究舟曲藏族民歌文獻進行了整理,簡述了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現狀。通過學者們已有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勾勒出舟曲藏族民歌當前所面臨的危機,如“傳承過程中存在斷代現象,傳統節日觀念淡化、民族活動越來越少,民族語言的變化趨勢阻礙了舟曲藏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等。”并且提出了保護和發展舟曲藏族民歌的相應保護措施,如:制定長期傳承方案,做好傳承機制工作,加強表演組織和傳播等。
3.舟曲藏族民歌學位論文文獻分析
央金卓瑪在碩士畢業論文《甘南藏族民歌的演唱與傳承研究》一文的第三章甘南各縣的民歌介紹及演唱特點分析中,對舟曲藏族朵迪的表演特點、歌詞特點、演唱特點進行了分析和描述。
三、結論
研究和傳承舟曲藏族民歌的最終目的是將其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作者的研究在這一目的的實施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縱觀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可以發現,無疑是圍繞著舟曲獨特的地域、舟曲藏族民歌的藝術特征、表演形式等方面展開的。雖然研究舟曲藏族民歌的人員也逐漸在增多,研究成果也逐漸明顯提高,研究者也盡可能的從多層面、多視角的領域里研究舟曲藏族民歌,從原本只研究民歌的本體到研究民歌背后的文化聯系,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但是,從整體來看,關于研究舟曲藏族民歌的文章廖若星辰。研究領域業主要停留在以下幾點。首先,簡述孕育舟曲藏族民歌的獨特地域環境、人文歷史。其次,對舟曲藏族民歌進行描述,如藝術特征、歌詞內容、曲調、以及舟曲藏族民歌在不同節日、不同場合中表演時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情感及其在不同場合中的作用等各方面;簡述舟曲藏族民歌與安多藏族民歌的異同;勾畫出舟曲藏族民歌的傳承現狀及所面臨的危機。最后,對研究、傳承和保護舟曲藏族民歌的工作提出了相應的寶貴建議。顯而易見,到目前為止,關于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工作還處于基礎性的資料梳理和理論建設階段,大部分研究成果停留在音樂形態的表層描述性質。當然,在研究實踐過程中基礎性的收集資料和理論工作,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是研究舟曲藏族民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工作也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發展和探討。若能在研究工作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的音樂專業水平,又能重視音樂理論素養的提升,深信未來在研究舟曲藏族民歌方面會取得更多優秀的學術成果。
保護和傳承舟曲藏族民歌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舟曲藏族民歌是舟曲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寫照,融入到舟曲藏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研究舟曲藏族民歌的同時對其他相關文化方面也有所了解和研究,但也要充分尊重民歌自身發展的規律。就如李小崗所說“民族民間音樂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是保護與傳承,創新與發展的基本原則。民族民間音樂的保護與傳承要注重對傳承人的保護,在保護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承與現代的關系,加強對其生產、傳播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態環境保護。”又如和云峰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以西南地區或經典案例為中心》一書中所說的:“應務實地制定搶救傳統音樂文化遺產(尤其是民歌)方案,即處理好繼承、保護、弘揚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廣更深層次地研究和發展舟曲藏族民歌,以期更好的保護、繼承、弘揚舟曲藏族民歌。在為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興高采烈的同時,也希望更多有志于音樂研究工作者投入挖掘和搶救,以期當地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不致喪失于這一代年輕人的手里,因為不少珍貴的舟曲藏族民歌遺產正隨著當地民間老藝人的逝世而消失,也期望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工作將迎來碩果累累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和云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以西南地區或經典案例為中[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1.
[2]李小崗.民族民間音樂保護與傳承文獻綜述[J].北方音樂,2014(7):28-29.
[3]閔冬梅.舟曲藏族傳統音樂文化現狀調查[J].中國藏學,2011(4):128-156.
作者簡介:郭舟玲,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中國音樂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教育研究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