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奧地利南部的勞羅,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他一生多產,創作了近60首鋼琴奏鳴曲。在1794年-1795年間,海頓創作了《C大調鋼琴奏鳴曲No.60 Hob.XVI/50》。當時一種由舊式鋼琴(也就是古鋼琴)改制而成的名為“英式鋼琴”的新型鍵盤樂器在英國逐漸流行起來, 海頓便利用這種“英式鋼琴”創作了五首鋼琴奏鳴曲, 《C大調鋼琴奏鳴曲No.60 Hob.XVI/50》就是其中之一。這種“英式鋼琴”加厚了音板,所以音色更加渾厚,音量較舊式鋼琴大,演奏效果非常震撼,可以與交響樂團媲美。但“英式鋼琴”較之現代鋼琴,琴弦較細,聲音延續時間也較短,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需要踩右踏板來幫助演奏者更好地展現飽滿、圓潤、純正的“海頓”音色以及在演奏拍子較長的長音時需踩右踏板以保證樂句連貫。本文就以《C大調鋼琴奏鳴曲No.60 Hob.XVI/50》作品為例,淺析其中踏板的運用。
【關鍵詞】古典樂派;海頓;鋼琴;奏鳴曲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046-01
【本文著錄格式】陸逸舟.淺析《海頓鋼琴奏鳴曲No.60HobXVI/50》中踏板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05(09):46,94.
一、增加音量與氣勢
1.第五小節的三個波音由開頭1-4小節從p的音量逐漸cresc.至f,在古典奏鳴曲中,f已經是極大的音量了,這時輕點右踏板,可以更好地增加音量以及使波音像“手風琴”一樣展開的明亮音色。但要注意休止符的存在,不可過拖,避免破壞節奏及品質。
2.第16小節左手的cresc如果光靠手指用力,有時無法達到特別顯著的漸強效果,如果我們嘗試輕踩一些右踏板,會發現如魚得水,音量更容易擴大,類似之處均可采用此方法。
二、更好地幫助樂句連貫
1.在第34-36小節以及130-132小節中,踩右踏板不僅能幫助演奏者更好地增加音量,還可以使頻繁落滾的右手樂句更好地連貫起來,伴隨著左手密集而穩定的16分音符,清晰地勾勒每一個句子。
2.在樂章結尾處,海頓頻繁、密集地使用p和f,這時弱樂句和強樂句的區分顯得格外重要,在強樂句的地方,踩右踏板,使其連貫成一句,既能與弱樂句作出強烈音量上的對比,又能在音響效果上大力推進至樂章結束。
三、“open pedal”的演奏法
在很多的海頓作品中,都會有”open pedal”的出現。翻譯成漢語是“打開踏板”的意思。但許多專家、學者、鋼琴家對它的解讀與詮釋卻不盡相同。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解讀。
1.抖踏板。指在樂句中頻繁、小幅度地抖動右踏板,使樂句不斷但也不會因為和聲的增加而變混。
2.一直踩著。有專家指出,所有的“open pedal”都是海頓親自寫的,意思就是完全踩著,哪怕和聲混雜,也不松開,直至浪線的終端。
3.跟耳朵走。先踩著不放,等和聲增多、出現混雜效果時快速更換踏板,以達到盡量少斷句的目的。
四、總結
海頓的鋼琴奏鳴曲無疑是古典樂派中的瑰寶,從《C大調鋼琴奏鳴曲No.60 Hob.XVI/50》中便可得知其極高的藝術天分以及優雅高貴、華麗幽默的創作手法,蘊含著許多耐人尋味的小細節。可以把大篇幅與小細節進行比較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演奏、詮釋他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