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劇的表演本身就屬于戲劇表演形式中的一種。音樂劇能夠兼具戲劇美學的基礎內容,從戲劇的情景出發,通過情節對于角色的把控,將歌唱以及舞蹈內容進行有效融合。戲劇的表演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有機的整合,將人物內心變化甚至是人物的情感變化進行突出展現,最終達到推動故事情節的效果。優秀的音樂劇表演不僅能夠給觀眾一種視聽盛宴的享受,還能夠從音樂劇中感受到比較鮮明的劇情,對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音樂劇中演員的臺詞也不只是單純地進行臺詞講述,還需要按照音樂劇本身的表演背景進行情感展現,更好地突出音樂劇本身的內涵。本文就音樂劇演員的舞臺語言訓練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音樂劇;演員;舞臺;語言訓練
【中圖分類號】J70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242-02
【本文著錄格式】王慧慧.簡析音樂劇演員的舞臺語言訓練[J].北方音樂,2020,05(09):242-243.
音樂劇在表演過程中,臺詞的內容包含唱詞,這樣的臺詞講述方式就需要演員能夠對劇本有十分清楚的理解,完成吐字歸音、語氣語調保證音質音色,還需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對情感以及真實的含義進行表述,同音樂以及節奏有進一步的配合,完成音樂中的對話或者帶有表演情節的演唱部分[1]。戲劇表演同音樂劇表演在語言表達方面上有所不同,話劇中表演人物的獨白通常情況下是人物內心達到一定的高潮才能夠進行語言的表述,角色內心的對外表述能夠更好地將故事情節進行推動。音樂劇中不像戲劇表演一樣是通過口語進行表述的,一般會通過唱歌或者表演的方式進行表達,當人物此時的情感達到高潮之后,就會通過歌唱的形式進行情感的表達。
一、節奏的訓練
音樂劇的表演會受到音樂以及節奏各個方面的影響,但是音樂的背景又不是長期存在的,音樂在表演過程中是一種襯托,是一種引導,在合適需要的時間出現以及消失,在該過程中出現演員的表演就需要從表演者變成演唱者,從演唱者變成述說者,對于怎么能夠在各個階段完美的轉換就成為演員在創作過程中最為關注的一項內容[2]。首先,演員需要對心理節奏以及音樂節奏統一性進行細化,這樣的內容不能只是單純進行心理節奏的練習,也不是單純按照音樂節奏的方式進行表演的練習,需要將心理與音樂的內容更好的統一,這樣兩者統一才能夠將整體的音樂劇節奏訓練進行效果提升[3];其次,在基礎訓練過程中,對于氣聲字訓練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繞口令的方式進行日常訓練,在繞口令當中按照不同的節奏方式,增加不同類型的音樂模式來進行節奏改變,以這樣的訓練模式來進行臺詞節奏的練習,產生全新的斷氣以及換氣訓練[4]。
(一)節奏變化練習
節奏變化的練習模式就是讓學生按照自己對于音樂本身的理解程度,在繞口令中能夠展現音樂與舞蹈的雙向內容。這樣的元素融合,可以將幾個不同的繞口令聯系在一起,教師也可以在練習過程中對于繞口令的內容進行選擇,也可以對某些內容進行增減。這個過程中不能因為具有了音樂與舞蹈的特點就忽視了臺詞訓練的基本要求,在訓練過程中也不能單純只是進行氣、聲音、臺詞的訓練,而對于節奏的限制沒有更好地表達。有些學生在進行練習過程中,繞口令和音樂的節奏并不能實現相互之間良好的配合,而是在每次練習期間都是采用即興發揮的方式進行節奏變化,有時候音樂結束之后表演的臺詞還沒有結束,有些時候臺詞結束之后音樂的內容還沒有播放完畢,這樣的問題都需要改進[5]。
在學生后續進行練習階段,不僅需要能夠將節奏、音樂以及臺詞進行相互之間的配合,還需要反復進行內容方面的練習,從這樣的練習階段更好地實現機械性的節奏狀態,將節奏之間的轉換變得更加完美[6]。節奏變化的練習本身就是一種音樂劇,演員將臺詞與音樂節奏相互融合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只有通過階段性的節奏訓練才能更好地達到最終效果。
(二)不同舞蹈類型中的節奏練習
在節奏變化階段進行舞蹈內容的結合,能夠更好地達到最終練習目的,現階段學生使用的舞蹈類型太過于單調,這樣的舞蹈特點就會導致在音樂的選擇方面都會偏重于爵士樂完成。由于爵士本身就屬于一種節奏性比較突出的舞蹈類型,在日常的練習階段能夠不斷不同的舞蹈類型來將綜合性的舞蹈內容進行節奏方面的訓練。舞蹈本身也是一種呼吸調整的過程,不同的舞蹈類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氣息,演員最終的呼吸方式也會有所差別,這樣的差異性有時會限制演員最終的舞蹈語言完成情況,有時又會幫助演員進行舞蹈語言的表述[7]。這樣的內容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練習階段不斷嘗試不同的舞蹈內容,找到不同的舞蹈種類并進行節奏練習,將語言與舞蹈進行更加完美地結合[8]。
(三)不同音樂類型的節奏練習
由于音樂的類型也有著不同的情況,這樣的類型選擇也會影響到最終音樂節奏的內容,不同的節奏還會關系著舞臺臺詞與音樂配合時產生的不同節奏。在進行練習階段,需要按照實際的情況嘗試不同的音樂內容,不同的音樂節奏也需要按照舞蹈的不同進行劃分。在與不同音樂內容相互搭配階段,還需要按照音樂的自身特點進行內容的感受,不能只是單純地進行配樂詩朗誦的模式進行練習,還需要根據臺詞的內容同音樂相互結合。音樂本身同臺詞的配合在之前的臺詞創作中也有所展現,這樣的內容在很多時候都是采用輔助的方式出現,但是現階段音樂劇的模式中音樂節奏練習是不能忽視的,需要同臺詞進行更好地結合。所以,在音樂選擇方面十分關鍵,音樂帶著自己的音樂語言融合到舞蹈的內容中。
二、氣息的訓練
由于音樂劇本身就帶有很大的運動元素,在這樣的運動情況下,呼吸與發聲的內容也是音樂劇演員需要日常訓練的關鍵。
(一)體能訓練
由于音樂劇演員在舞臺上需要大量的運動,這樣的體能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一項內容,只有將體能充分地利用起來,才能夠保證演員在舞臺上有充沛的體力進行表演。加大對于演員的腰腹肌肉訓練,從而將演員本身的腰腹控制力進行提升是訓練的關鍵。
在訓練階段,首先,可以采用仰臥起坐的方式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內容十分關鍵,該訓練能夠直接對演員的腰腹力量進行鍛煉。在仰臥起坐的過程中,需要控制節奏,進行訓練階段不能快速的進行起落練習,控制自己練習的時間,并在這樣的過程中整體性的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在緩慢的呼吸中進行練習,在慢起的過程中,需要演員能夠在腰腹部肌肉始終處于一種運動的狀態,這樣的運動狀態對于肌肉的訓練力度會隨著時間的長短增加。
(二)氣息的訓練
在進行歌曲演唱階段,對于氣息的調整也有十分關鍵的影響,這樣的歌唱模式對于演員的氣息要求比較具體,需要將人體的氣息都能夠保持在丹田中,氣息本來也需要在唱歌階段在人體的丹田中進行運轉,在唱高音期間需要更好地提升歌唱的姿態,但是在氣息方面還需要有上下縱力的合理運用。
對于學習過舞蹈的學生來說,需要在舞臺臺詞訓練階段感受到舞蹈與表演的氣息差異性,這樣的差異性本身就來源于舞蹈對于氣息要求的不同情況。比如在進行舞蹈訓練階段,古典與現代就有很明顯的差別,整體的氣息也需要有進一步的調整,這樣的內容調整下才能夠將舞蹈與臺詞進行統一性的差別劃分。這樣的問題是音樂劇演員日常的練習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邊唱邊跳對于音樂劇表演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形式,能夠將舞蹈節奏同臺詞節奏相互統一,也能夠使得氣息最終達到統一。這樣的氣息練習在舞蹈演員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練習內容,能夠幫助舞蹈演員在進行舞臺表演時有較為突出的自我優勢展現,更好地在舞臺上有自己的特色,還能夠將整體的舞蹈效果進行提升,達到氣息訓練的最終要求。
由于舞蹈中需要的氣息量大,這樣的快吸慢呼練習是一種非常見效的訓練方法,演員在練習中能夠在臺詞中找到氣息的換氣口,還需要在舞蹈動作中找到氣息的換氣口,并有意識的進行融合。這樣的氣息訓練能夠更好地將演員在舞臺上的呼吸進行調整,在這樣調整的過程中逐步對演員的心理素質以及整體的舞臺效果也能夠有更好地表現。由于音樂劇表演本身就對演員的要求比較具體,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氣息的內容在日常訓練中也需要有重點的關注,以此來保證最終的整體效果,更好地呈現視聽盛宴。
音樂劇表演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表演內容,這樣的表演模式能夠融合歌唱、舞蹈以及戲劇表演的眾多模式,音樂劇表演本身就能夠將戲劇化、整合性、風格化以及差異化的內容充分融合,在這樣的融合過程中達到最終的觀賞效果。音樂劇的本質雖然是戲劇的內容,但是音樂劇的表演基礎通過歌曲與舞蹈的表演進行更好地展現。在音樂劇中真正重要的音樂歌劇表演還是需要建立在戲劇表演的基礎上,將標準完美的音樂劇歌曲內容增加到音樂劇的內容中。
三、結語
音樂劇表演本身就同戲劇表演相比較,其技術方面對創作者有更高的要求,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創作人員往往對于戲劇表演在音樂劇方面的重要位置沒有突出表現,除了唱歌和舞蹈之外,音樂劇的表演人員還需要重視臺詞的內容更好地進行語言訓練,只有將以上三項內容進行結合,才能夠在音樂舞臺上表現出鮮明的人物性格以及特點,更好地呈現音樂劇的精髓。
參考文獻
[1]王超.“自我”的“他者”與“他者”的“自我”——中國與印度普通學校傳統音樂教育之比較[J/OL].黃河之聲,2019(19):126-127[2019-11-27].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9):98.
[2]侯瑩瑩.論舞臺音樂劇中“歌”“舞”“演”三元素[J].戲劇文學,2019(3):105-109.
[3]陳物華.音樂劇《曹雪芹》中人物塑造對戲曲的借鑒[J].音樂生活,2019(1):17-21.
[4]陳冉.論音樂劇演唱訓練與舞蹈基本功訓練的結合[J].戲劇藝術,2018(6):106-116.
[5]高驪萍.伯恩斯坦百年:中國音樂劇亟需借鑒的跨界整合[J].當代戲劇,2018(5):42-44.
[6]王馨.論音樂劇表演中“歌唱、舞蹈、臺詞”的基本特征[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18.
[7]郭頌蘭.音樂劇《麥琪的禮物》女主角“德拉”的唱段分析與演繹[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8]高品.音樂劇中戲劇表演與音樂、舞蹈的融合[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18.
作者簡介:王慧慧(1986—),女,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人,碩士研究生,三亞學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流行音樂演唱、音樂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