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杰

“并繼殿堂”欄目開設以來,每期介紹一款竿子,已連續刊稿十幾期。本期文章準備換個口味,聊聊并繼竿選購方面的話題。
關于購買并繼竿,最大的爭論可以說是“新老之爭”。“新竿派”一般有下列幾大理由:
1.在產新竿有售后保障,而老竿一旦發生斷節就整竿報廢。
2.技術是進步的,買新不買舊。
3.老竿存在炒作現象,有些老竿在產時銷量不好,價格也不高,停產后卻炒得身價倍增。
4.二手水深,很多釣友生怕上錯車,寧愿多花點錢,選擇更加安全的在產新竿。
與之相對應的,“老竿派”的觀點主要如下:
1.停產老竿雖然沒有售后服務,但只要正常使用,不會出問題,因此售后問題可以忽略。
2.魚竿不是電子產品,技術早已成熟,所謂新技術多半是噱頭。
3.大多數老竿性價比高,值得購買。另外,那些天價老竿雖然性價比低,但比較保值,過過手玩舒服了再出二手,不會貶值太多,有的反而還會升值。
4.早期的老竿漆水做工更優秀,更像工藝品,值得收藏把玩。
綜上可見,新竿派和老竿派爭論的焦點基本相同。到底哪派的說法更有說服力?沒有標準答案。作為過來人,我結合自身的經歷說說個人觀點吧。
新竿的第一次免費售后政策對很多釣友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們很擔心斷竿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擔心,實乃人之常情。我玩并繼竿早期入手的幾支竿子——閃光R18尺、翼15尺、飛翔天18尺,入手時都是在產有售后保障的。我的出發點是釣比較大的魚,所以既怕二手竿有內傷,又擔心發生意外需要售后,因此這三把竿子都是長時間瀏覽網絡上的各種測評,咨詢過眾多玩家,精挑細選后買的。
目前這三把竿子狀況如何呢?閃光R18尺已經停產多年,售后保證書已如同廢紙;翼15尺因銷量好而在產了10年,但也接近停產,售后馬上要失效,而且此竿主要用來釣小鯽魚,子線也用得很細,即使遇上大魚也只會斷線而不是斷竿;飛翔天18尺由于魚情用不上,以及自己對并繼竿的理解加深,已經賣掉,它雖然全新,而且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但還是無可避免地虧了錢。
從我的經歷看,無論是魚情資源不給力,還是釣魚時間不夠多,或是用線小心保守,抑或廠家停產有時限,售后保障基本上只起心理安慰的作用,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我想,像我這樣竿子多、時間少的玩家,不妨這么算一下:假設你手上有36支竿子,一年12個月,平均每個月用三次并繼竿(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出釣頻率并不低),那么一支竿子平均一年只用一次而已,一款魚竿上市時間一般為5~10年,哪怕它剛上市你就買,也只有5~10年享受售后,而且玩并繼竿的人都愛折騰,有多少人能把一款竿子長期留在手里?
當然,免費售后對某一部分人來說是有用的,而且非常有用。并繼竿對這部分人來說不是玩具,是工具,他們看中的是并繼竿比振出竿護線,操作更舒適這兩個性能。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就用烈火S18尺在混合魚黑坑主釣鯽魚,兼釣大體型的鰱魚、草魚、青魚。在他看來,烈火S18使用輕松,0.6~0.8號子線通殺性好,即使斷了還可以免費售后一次。總之,在第一次免費售后使用之前可以放開手腳去干,售后用過之后,一可以選擇正常操作,二可以出二手。另一位玩紬18尺的同事也差不多,手感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所以我的任何一把竿子給他體驗他都拒絕。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2500塊錢買紬18我后悔了,不實用;他經常干的一件事是:經常使用0.6號大力馬子線玩通殺,而且心理素質超好,10多斤的青魚,遛都不怎么遛,直接拖上來。
這類人都是實用主義者,他們不是玩竿、玩手感,而是把重點放在釣魚上,并繼竿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能夠增加魚獲量的工具,他們通常只有很少的幾支甚至只有一支竿子在手,要是感覺不滿意了,再換另一支,他們非常擅長計算成本。
所以,使用停產老竿,因為要顧及到斷竿后一損俱損的風險,大部分使用者反而不敢亂來。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玩老竿的釣友中也不乏一些剛入門的新手,他們輕信網上“老竿壁厚耐操”的說法,用它來干粗活,使竿子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還有一部分為了獲得并繼竿特有的手感及護線優勢的“土豪”釣友,他們釣大魚時往往也選擇二手老竿,這些人的想法是:通常不會斷,就算斷了,其損失相對在產新竿來說也只是“小錢”而已。
事實上,很多釣友都對二手老竿的高性價比心動過,可由于擔心哪天不小心斷竿了無法配節轉而去買在產新竿。一般來說,新人通常都會在剛入坑時選購有免費售后的新竿,雖然價格貴了不少,但至少有售后,而且第一次還是免費的。大家都知道并繼竿價格高昂,好一點的并繼竿,按照正常流程進行配節的話,竿梢都在1000元人民幣以上,手把節更是高達兩三千。所以,大多數人都會想,我買這支竿子,假設發生斷竿事故,那我使用免費售后可以減少幾百甚至兩三千的費用,把這個錢一抵消,比起二手老竿也貴不了多少錢了,而且還使用上了性能更好的新竿子。這么看,免費售后無疑非常有吸引力。
事實上,我開始也是這種思路。但隨著一把又一把的新竿購入,小金庫空得很快,幾年過去了,發現大部分周末都用在工作和家庭上了,平均下來,一把竿子一年出場才兩三次,自己平常也很少使用0.6號以上的子線,這么多年過去從未有過斷竿事故,深感免費售后對自己來說只是一個心理安慰罷了。再看看身邊那些漁具少、但經常釣魚的釣友,一支并繼竿打天下,不禁覺得自己那么多份免費售后,看來真正的作用,不是給他們配節用,就是給商家后期換配節進行組裝用,總之是給他人做嫁衣了。
免費售后這個概念只在中國有,它并不是并繼竿廠家提供的服務。廠家提供的售后,是需要花錢的,而且時限很短,通常只有一年,而國內幾大并繼竿商家,在幾年前推出免費售后,配節不但不花錢(但要提供長度在某節一半以上的斷節),而且時限很長,大部分商家都可以提供到廠家不再生產配節。比如普天元獨步,假設你在2009年它剛問市時購買,那你就可以享受10年以上的免費售后服務,因為目前獨步還沒停產,而且停產后,廠家還會在一段時間內生產和提供配節。當然,你如果買得晚,比如去年才買,那享受的時限就是從2019年購買之日開始,直至廠家不再提供免費配節。國內商家的這個政策很受歡迎,因為它看上去非常之好。不過,我堅持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按照日元匯率看,并繼竿的價格確實沒有因為免費售后的存在而提高,但是就像我們買衣服,衣服上都有建議售價,大多數商家都不會按照建議售價出售,而是按折扣價出售。我想并繼竿也一樣,建議售價是死的,但商家拿貨的價格是活的。假設十年前,中國一年的進貨量是1000支,而現在的年進貨量是10000支,那相比十年前,目前單支的進貨價肯定會降低。因此我認為,如今國內并繼竿市場相比10年前大了很多倍,進貨價理應變得更低,不應該再像以前那樣按照建議售價賣給釣友了。但是大部分釣友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輕信了商家的說法,認為這個售后服務真的是免費的。
再說售后時限,還是舉同樣的例子:你2009年買了一支普天元獨步,享受免費售后的時長在10年以上,聽起來好像賺了。不過,所謂10年只不過是理論值。買獨步的釣友,一般都是發燒友。通常情況下,一款竿子留在他們手上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有的甚至到手后抖了一下就賣掉了。再拿我來說,早年購買的一支閃光R18尺,放在手上12年不曾用過,不但售后完全沒用上,竿子本身也已貶值至少2000塊。
為更好地揭開免費售后的面紗,我以情景劇的方式,繼續討論釣友在2009年購買獨步,并一直使用到2019年的情形。
情形1:釣友A某次在水庫遇到大魚,被拔節了,沒有撈回被拔走的節,因為不滿足“提供斷節的一半以上長度殘節”的要求,無法享受配節,所以花1000多塊按原價配節。
情形2:釣友A某次在水庫遇到大魚,弓斷了手把節,斷竿沒撈回,只剩一個手把在手里,因為不滿足“提供斷節的一半以上長度殘節”的要求而無法享受配節,所以A損失慘重,只剩下一個握把。
情形3:釣友A某次在水庫遇到大魚,弓斷了手把節,斷竿被魚往水庫中央拖去,只剩一個手把在手里,因為心里清楚免費售后需要“提供斷節的一半以上長度殘節,否則無法享受配節”, A果斷跳進水庫撈竿子,結果發生意外。
情形4:釣友A某次在水庫遇到大魚,弓斷了手把節,斷竿撈回,配到新的手把節,結果發現新的手把節與原竿色差明顯,竹節做工明顯不一樣,心情郁悶。
情形5:釣友A再次到水庫釣魚,發覺新的手把節比較硬,手感上有種說不出的異樣感,結果再次遇到大魚,又斷大二節,幸得他人幫助撈回殘竿,花費1000多元配上大二節。
情形6:釣友A明白了,新配的竿節比用了十年的竿節要硬,配好后一體性變了,于是決定出二手,因無免費售后,且大一大二節與其他節存在明顯色差和造節差異,先是被買家B退貨,最好只好賤賣給買家C。
這六種情形都是真實存在的,免費配節的一個關鍵條件是要有殘節。可實際上很多時候釣友是無法拿到殘節的。另外,并繼竿存在批次做工差異問題,無論是三十年前的老竿,還是在產的新竿,都存在不同批次的漆水色差及做工不同的問題。另一方面,新的竿節和長時間受力的竿節,硬度會不同,組合起來后一體性不佳,也容易發生斷竿事故。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要是自己沒發生斷竿,那就利用售后規則,在停產前用保修書更換一個新的手把節,不過后來我發現這種想法行不通。現在回過頭看,日本市場上一般只提供一年的保修服務,其目的很可能就是為了盡量避免這兩個問題。只不過,這兩個問題同樣很少有釣友能認識到。
我們繼續討論釣友A的后續情形。
情形7:經歷過發生在“獨步”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后,A有了自己的經驗,他這次轉而買了一把傳說中做工不行但腰力強悍的長尺飛翔天,竿子剛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去水庫開光,又遇到大魚,飛翔天腰力果然深厚,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拉鋸戰后,10多斤的大魚上岸了,A非常開心。不過,因為有之前“獨步”的經驗,A決定賣掉這支到手不到兩天的飛翔天。因為有免費售后,并且是從大店甲買的,最主要的是只用了兩天,幾乎沒有劃痕,所以A就說竿子到手后發現調性不喜歡,做工特別差,賣掉,這次只虧了200塊,很快就賣給了D。
情形8:經歷過實戰之后,A覺得飛翔天是把好竿,于是換了家名氣小一點的乙店,又買了一把同樣的飛翔天。雖然上一把虧了200塊,但這家店賣得便宜,結果就是這一次,A不但又有了一把全新的飛翔天,還剩下兩包煙錢。買家D呢,省吃儉用大半年,今朝終于擁有了神竿,還省了200元。賣家,買家,皆大歡喜。
情形9:D開光去了,一個頓口,起竿斷。這里沒大魚,子線才1號,不科學啊,一定是竿子有問題,于是找到A。A聽罷,心里嘀咕:沒想到這天來得這么快,同時為自己的聰明才智點贊,然后對D說道:“行業規矩,簽收視為成交。”D郁悶至極。
情形10:A遇到死黨A,向A吹噓了自己的傳奇經歷。A聽完,不屑地笑道:這有啥,跟你說吧,我十年前在乙店花了4700買了把飛翔天18尺,早些時候釣青魚,大把節斷了,配好之后就老老實實玩了十年,子線不超0.6號,估計上了幾噸魚,上個月在甲店5900又買了一把,感覺比之前的硬挺很多啊,所以前幾天就把4700那把賣了,你猜賣了多少?5700!”A受打擊,反問道:“買家難道看不出成色?沒覺得軟了?”A答:“我平日用得細致,沒有明顯劃痕,買家問,我就說它雖然漆水差,但是腰力好。我把甲店的購買記錄給他看了,入手不到一個月,帶售后,他也核實了……”A驚呼:“還是你牛!”
A :“白玩了十年,還掙了兩條中華,有意思!”
通過以上10個情景劇不難發現,免費售后的背后存在著各種問題。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一些釣友過分利用免費售后的規則,使竿子長時間超負荷作業,然后賣給無辜的二手接盤俠。
還有一點:要想享受免費售后,各商家的做法是要求釣友將保證書留存店內,美其名曰替釣友保管,假如釣友提出自己保管,則要喪失免費售后的資格。按道理講,釣友自己保管是替商家省事,為何商家反過來不給你享受免費售后呢?實際上,在竿子停產之前,商家會把這些保修書換成配節,組合成一支支新竿子賣給釣友(多半打著清庫存的口號),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利潤。所謂免費售后,真正惠及的是三類人:第一類,經常超負荷用竿并最終造成斷竿的;第二類:因經驗不足,或發生意外造成斷竿的;第三類:就是商家,也是最大的受惠者。他們只拿出一小部分免費售后進行配節之用,剩下的大部分都變成了組配竿,最終變成了利潤。
綜上,大部分人其實都在給他人做嫁衣,并沒有享受到好處,甚至還成為了受害者。為何這么說?因為免費售后的存在,無形中加大了斷竿率;部分商家為提高售后速度,會拆竿配節。比如某位顧客的小二節斷了,按照正常流程,他把保修書寄給廠家進行配節,可能需要一個多月甚至半年時間,有些商家為了贏得售后迅速、服務到位的美譽,就會取出一支新竿子,把小二節配給那位顧客,等廠家的配節寄到了,再配給當初拆節的那支新竿。這樣,那支新竿在還未售出前就成了事實上的配節竿,等待著購買它的主人。
我花了較大篇幅,從另一個角度揭開了免費售后的面紗,使其露出了真容。是與非,還請釣友們自己斟酌。
對于“科技進步論”,我還是并繼新人的時候,就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而且越到后來越覺得這種觀點站不住腳,我舉幾個例子:
1.近幾年禧瑪諾和達億瓦大力宣揚的碳布交叉纏繞技術
這個技術其實三十年前就有了,基本上在碳素竿誕生不久就存在,當時各廠家的竿盒上都標注了這個賣點,如奧林匹克的瑞峰和飛兆,這兩款早期的碳素竿鼻祖已經使用“SPIRALX”技術(見下圖):

達億瓦在很久以前也有這個技術(見下圖):



禧瑪諾早期其實也有過,我以前用過的一支并繼遠投竿就用到了交叉纏繞技術,禧瑪諾并繼竿的開山之作朱紋峰初代的竿身上的網紋其實也是一種交叉纏繞。
2.碳布噸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先進

首先,魚竿,尤其是非輕量竿的調性不僅是由碳布決定的,而是很多綜合因素決定的,即使是與碳布關系最直接的輕量竿,第四代閃光R和第六代閃光L,我在使用這兩款相隔十幾年的產品時也并沒發現二者有實質上的不同。另外,很多資深玩家家都認為,伽瑪卡茲早期M2系列釣竿推出那時,碳布質量是最高的。到目前為止,網絡上那些被大多數人認可的玩家,幾乎無一例外都對幾十年前的伽瑪卡茲M2系列的中短尺給予很高的評價,這些老竿在二手市場上也是一竿難求。這些玩家的看法如此一致,難道他們都不懂竿,都在炒作?顯然不是。禧瑪諾公司的第一款并繼竿——朱紋峰初代12尺和達億瓦公司的第二款枯法師——枯法師二代目18尺,個人覺得這兩把年紀很大的老竿一點都不比當下的那些新竿差。反觀目前的在產新竿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我不妨帶大家看看在國內釣友心中地位較高的伽瑪卡茲,該品牌新推出了兩款并繼竿:“更紗”“我樂”。這兩款上市不久的新竿身上都發生了一些事情:首先是近期“我樂”被召回事件,關于召回的官網截圖如下:
“我樂”因玉口漆水問題被伽瑪卡茲召回,史無前例。伽瑪漆水差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但是這一回無疑更差了,差到要被召回的地步。另一款“更紗”,據說是替代上一代“紬”的產品,有所升級,價格也漲了不少,不過在去年剛推出之時的某次展會上,被北京某位知名并繼竿商空抖給抖斷了。事后,“更紗”遲遲沒有正式開售,不知道這段時間伽瑪卡茲做了什么事情,是檢查了磨具,還是加強了品控,抑或什么都沒干,坐等風波過去?無從得知。不過釣友們等了幾個月,終于可以買到了,然而很快就有了釣友的哭訴,以下是釣友的評論原文:昨天終于拿到了從日本寄來的更紗16,然而開箱以后心涼了,對伽瑪新產品的質量心涼了,伽瑪日本代表提出換貨并且承擔來回的國際費用。我無法相信“更紗”的質量了,畢竟手上100~8000元人民幣的竿子一大把,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伽瑪最終接受了退貨,我也主動提出了承擔500元國際運費。
“更紗”的問題有四:
一、小一節彎曲,粗細過渡不均勻,彎曲部位7個!
二:小二玉口缺損,“更紗”玉口內部打磨很薄,打磨不好的地方就缺損了(見下圖);
三:小二彎曲,彎曲部位2個;

四:小三節不均勻,放在平面滾動時速度不均勻,跳躍。
可見,無論從材料本身還是制竿工藝上來說,“科技進步論”都是站不住腳的。魚竿對于工業基礎雄厚的日本來說并不是高科技產品,品質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品控和匠心。任何企業,都是以營利作為目的,盈利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節約成本,而節約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偷工減料。偷工即降低工時、減小人工成本,減料即少用材料或者使用差些的材料。釣友們,你們覺得廠家會怎么做?例子已經很多了,比如新竿的漆水和做工,一對比就知道不如老竿,最明顯的要數達億瓦,看看現在的竿袋都用的是什么材料什么做工吧!竿袋能省幾個錢?即使省不了幾個錢,他們都省了,能多省錢的地方呢?有人說,這是因為達億瓦為了拓寬市場降價了,省去一些不重要的元素也正常。這話不假,理由也說得過去,但品質下降卻是事實。
再看看漆水做工下降相對較少的禧瑪諾,則是采取了另一種策略:加價,而且還加得不少。但加價后的產品,和早期比起來,做工漆水依然是有退步的。
3.當下在產新竿的手把

以禧瑪諾為例,目前禧瑪諾已經徹底舍棄了費時費力的棉線纏繞手把,改用更高效的塑膠成型,進一步降低成本。更出人意料的是,僅僅是握把尾堵尺寸變小這一不值一提的小改動,竟被廠家當做“升級創新”的賣點進行宣傳(見下圖):

最關鍵的是,這個所謂的“升級創新”在禧瑪諾公司第一款并繼竿朱紋峰上就已經采用,是真正的最古老的樣式,如今又拿出來當成創新亮點。這種“科技進步”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需要強調的是,上文我雖然舉了很多例子來駁斥“科技進步論”,但并非全盤否定,縱觀碳素并繼竿的發展歷程,幾十年的時間里,確實是有進步之處的,個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輕量化。并繼竿從最早期的竹子,發展到玻璃鋼,最后是碳纖維,在自重方面逐步減輕。到如今,竹竿已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玻璃鋼在并繼竿的制造上基本被淘汰,我今天討論的新竿老竿,實際上都是最后階段的碳素竿(或者說是包含碳纖維材料的竿子)。世界上第一支碳素竿出自日本奧林匹克公司——目前已經停產多年,不再生產并繼竿,但該公司旗下的“純世紀”系列可謂碳竿鼻祖。那個時期的并繼竿自重都比較大,21尺的基本都在170克以上,我手上那支“純世紀”旭水峰21尺,標稱自重195克,實測達到202克之多。

初代閃光
反觀現在的同尺釣竿,非輕量的一般在125克上下,輕量竿則僅為100克左右,自重減小了一倍。當然,這還不足以說明這是碳布材質或是制竿工藝的進步導致,因為可能那個時期釣手對釣竿的口味就是那樣,操作能力上也普遍都是麒麟臂——既然耍得動,為何要追求極易發生損壞的輕量竿呢?最能說明進步論的,是禧瑪諾飛天弓閃光的發展史。閃光到目前已有六代,奠定閃光輕量竿地位名聲的是第二代,俗稱彩虹閃光。以今天的標準看,彩虹閃光并不能算真正的輕量竿, 21尺款重105 克,至少是中量級選手。至于第一代的閃光,則跟輕量竿完全不沾邊。閃光從第三代閃光G開始才真正進入輕量化,到第四代閃光R(21尺僅97克)才徹底完成。第五代、第六代的閃光,21尺自重都穩定在了100克,比第四代還重了3克。可以看出,從初代閃光推出,禧瑪諾花了三代左右的時間才完成輕量化。

21尺閃光R,自重僅97克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盡管“進步論”降低了自重,完成了輕量化,但強度也降低了。后面的幾代閃光,其強度、腰力不及前面的那幾代。不論廠家宣傳碳布等級提高了多少,我始終相信,通過增加碳布的使用量,低等級的碳布制造的竿子的強度也能超越高等級碳布制作的竿子,而且這個“比例”不用很大。從這個角度看,“進步論”似乎又不具備多少說服力了,輕量竿的出現,更多體現的是制竿工藝的進步。
第二,插接工藝的進步。我用過很多老竿,能很明顯感覺到以前的插節工藝比不上現在的。現今禧瑪諾的并繼竿被釣友們公認為插接最順滑,但早期的幾款,插拔都比較澀。另一家以做工好著稱的達億瓦公司,早期的插拔工藝也比不上目前的。伽瑪卡茲就更不用說了,到目前為止,還是比較澀,而早期的竿子,做工真的不敢恭維,用一位資深伽瑪玩家的話講:“伽瑪卡茲早期的竿子,玉口不是很圓,所以插得深插得淺并不能說明它不是原裝。”插接工藝是并繼竿制造中很關鍵的一個技術(個人認為國產并繼竿制造中最大的難題也在于此),從日本各生產廠家來看,這方面確實是符合“進步論”的。
第三,調性的優化。奧林匹克的并繼竿,竿梢是很細的實心竿稍,這種竿梢通常被認為是非常護線的,但實際上,我第一次使用21尺旭水峰時,連續切了兩副0.6號子線,第三條魚咬鉤后,我很輕柔地提竿,一條半斤多的鯽魚方才出水。經驗告訴我,前面兩次切線并非遇到了大魚,而是竿子反彈力太大,中魚后秒切子線。這讓我想起飛翔天的官方宣傳片曾強調加入了一種抑制彈性的材料,當時我在想,釣友們不都在追求彈性好的竿子嗎?大師們不是都說彈性好,腰力才會好嗎?那天我使用旭水峰21尺后,瞬間就明白了。后來我了解到,有釣友反映奧林匹克的另一款純世紀瑞泉15尺,起竿時總是把小鯽魚的嘴圈掛上來。前陣子我使用奧林匹克純世紀長壽峰17尺釣魚,也是掛了一個魚嘴圈上來,當時我用的是0.6號子線,如果線號再小些的話,很有可能會切線。而在我用過的禧瑪諾、達億瓦的數十支并繼竿中,只有禧瑪諾朱紋峰飛奴什12尺有過秒切0.6號子線的經歷,而奧林匹克三款不同的中長尺釣竿都切過0.6號子線,這說明那個時期的奧林匹克竿子反彈力過大是普遍現象,而非飛奴什12尺這種小概率事件。雖然飛奴什也是1986年就已經上市的老竿,但比起旭水峰、長壽峰還是相對新一點,從概率上講,從純世紀的普遍發生到飛奴什的小概率事件,這算是科技的進步。
不過,科技發展到2020年,并沒有把這種概率降低到0,這種起竿斷線的事件仍時有發生。一般來說,自重大、頭重明顯、彈性好的竿子容易發生這種情況,我上文提到的那些竿子,無一不是這種類型;另外,釣者剛猛的刺魚手法也容易造成同樣后果,多數情況下,這四種因素并不是單獨存在的。
關于“科技進步論”,我既不是簡單地完全認同,更不粗暴地全盤否定。與和竿比起來,碳素竿屬于工業化產品,但依然離不開人的因素,更離不開企業的盈利目標和市場的大眾需求。

奧林匹克純世紀系列,碳竿鼻祖
常有人說二手老竿有“炒作”之嫌,因為二手市場上的一些老竿的售價確實高于它們在售時的價格,尤其是某些著名的“神竿”的一些標準尺寸,成色好的售價可達5000~10000元以上,而它們在產時,價格不過2000元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是達億瓦老玄武人,在產時甚至被玩家們認為是一款設計失敗的竿子,停產后卻價格飆升,目前市場上12尺近新的接近20000元級別。很多釣友口中的“炒作”是指這些竿子,即今昔巨大的價格差。另外一種“炒作”則是以前一些不值錢的老竿子,慢慢地有釣友或者二道販子說“這竿其實很好”,隨后價格也水漲船高。這兩種“炒作”,前一種的主角都是名竿,“炒作”行為也由來已久,只是越來越高,而且認同這是炒作行為的既有新人,也有老手。而視后一種情形為炒作的,則大部分是新人,在他們看來,技術和材料都是發展的,這些老竿根本不值錢,鼓吹這些老竿的人,都是居心叵測。
我在二手市場摸爬滾打多年,入手的竿子中有80%是老竿,對二手市場上的大部分老竿的行情都有所了解。關于二手老竿,我個人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性能角度講,這些“神竿”中的大部分竿子確實非常不錯,也受到絕大部分玩家的認可。正所謂,炒作也要有炒作的資本才行,假如一支竿子沒有過人之處,再怎么炒也不會火。至于價格,確實漲得偏多。
2. 在這些“神竿”中,有些尺寸并不神。有些入“坑”不深的釣友,雖聽過普天元這些竿子的大名,卻不知這些竿子只是12尺附近的幾個尺寸比較值錢,有些竿販子會把一些不好的尺寸也吹噓一番并高價售賣給新人,對二手老竿不是非常熟悉的釣友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3.買“神竿”,一定要選對尺寸。所謂對的尺寸有兩層含義:第一,確實是好尺寸;第二,這個尺寸被大多數玩家認同。因為國內并繼竿圈子剛剛脫離初級階段,有些尺寸雖然很好,但還沒有被大多數人發現和認可,身價還沒上來,這種竿子適合玩家撿漏。我建議大家記住這一條:“神竿”雖貴,甚至貴得離譜,但只要買對了尺寸,你的錢就沒花錯,它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陪伴在你身邊。事實上,“神竿”非常保值,甚至還會升值。并繼竿不僅僅是一個釣魚的工具,它還是一個玩物,好的竿子,與文玩古董有相通之處。我手上的張月12尺,一年不到已經升值1000元。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這些性價比極低的“炒作產品”,又成了性價比極高的保值產品甚至增值產品,這一點是很多釣友看不到的。
4.如今玩并繼竿的釣友越來越多,做二手并繼竿生意的販子也越來越多,他們魚龍混雜,難免真在昧心炒作,釣友們最好多做了解,然后再購入。
5.上文提到,我入手的竿子中有80%是老竿,不光如此,目前我留在手上的,90%以上都是老竿,而且大部分都是千元價位,這些竿子雖然比起十年前漲價不少,但是跟如今在產的新竿比起來,相當于花入門級別的錢,享受當初的中高端的體驗。釣友們可千萬別以為當初的中高端已經淘汰了,并沒有,尤其中短尺,一點不比現在的差,甚至有些長尺款和現在的比起來,也只是重量大了點而已。另外一部分就是不那么老的高端產品,比如禧瑪諾的閃光R、達億瓦的枯法師二代目,這些竿子當年都售價不菲,如今只需兩千出頭,雖然閃光和枯法師到現在已經到了第六代,但我認為閃光自R開始幾乎一樣,枯二與枯六也只是風格有所變化,各有所長而已。有位資深玩家如是說:“二手市場才是體現一支竿子真正身價的地方。”我深以為然。買新竿,出二手肯定要虧,反而是二手老竿被倒來倒去后價格平穩,即使虧也是虧小錢,如果你看得準,還能小賺一點。
網絡上有很多釣友購買二手并繼竿翻車的案例,這不免讓人覺得二手市場水很深。我認為,二手并繼竿市場之所以會給人留下這種印象,其本質原因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了,魚龍混雜,在所難免。玩老竿的釣友,多多少少都是交過學費的,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總體上,玩二手竿還是比較保值的,這方面,放到下一期來講,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