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 張一凡 鄭保軍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840
在全球性能源危機和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核電作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核電的發展主要涉及2個方面,即安全性和經濟性。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和核電事業的發展,人們對于核電的環保性及安全性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足夠認可。于是,核電的經濟性在電能行業競爭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凸顯。基于此,核電工程造價工作面臨著更多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戰。預算文件作為工程造價的重要環節,其準確度和正確性對于及時掌握造價構成,有效控制核電成本至關重要[1]。
本文從預算文件的編制著手,以工作中的典型工程為例,針對預算文件形成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從質量管理角度進行剖析,并提出解決措施。在此基礎上,探討文件編制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以期將質量意識滲透到工作細節,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文件質量水平。
某核電廠BOP工程Q廠房暖通專業預算文件,依據施工圖預算編制大綱和相關的實施細則編制。
Q廠房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暖通專業的設計形式復雜,預算工程量大,參與的編制人員較多,因此編制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如下兩個:
①設備材料價格存在不一致:由于多人參與編制,設備及主材的價格來源不同,不同編制者的預算文件存在價格不一致的情況。
②與常規BOP暖通項目費用劃分形式存在不匹配:由于Q廠房的功能特殊性,預算費用在劃分成屬于建筑工程的一般采暖通風空調工程和屬于安裝工程的通風空調設備及安裝工程過程中,存在與常規做法不匹配的情況。
綜合來看,暖通預算編制過程中,一些以往出現的如工程量計算不準確、定額套取不合理、文件格式不標準等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本次編制過程突出體現的問題在于:
①設備材料價格存在不一致:不同編制人員的設備價及主材價來源不一致,參考渠道有類似項目的合同價、信息價等等,例如同樣規格的分體壁掛空調,設備價存在3000元/臺和4000元/臺的差異。另外,由于設計深度,部分設備材料規格參數不夠具體,編制人員在價格確定方面也因此存在經驗性及理解性的差異[2]。
②與常規BOP暖通項目費用劃分存在不一致:在以往的常規BOP暖通項目中,通風工程根據工程特點劃分為兩類費用,一般采暖通風空調工程:指一般采暖通風如散熱器相關,衛生間排風扇等;一般空調指分體式空調、空調機柜及風管風閥等,包含相關設備費;通風空調設備及安裝工程:指帶新風機組的設備及安裝工程(不含風管,風管計入建筑工程)等。
Q廠房屬于核島的輔助末端,廠區內存在核輻射分區,處于輻射控制區(綠黃橙紅區)的暖通部分,從系統功能性及設備材料性能要求的角度看,原則上不再屬于一般采暖通風空調工程的范圍。另外,Q廠房的主體通風系統屬于一個大的通風系統,該系統統一為廠房的功能服務,強行按照常規形式拆分預算費用,從功能性角度看,項目費用不完整。同時,項目初步設計概算階段由于設計深度限制,其中屬于該系統的通風設備管道及部件,費用并未進行拆分,從與初步設計概算對比的角度看,費用拆分打破了概預算之間的連續性,不利于對總體費用的把握及對比分析。
在預算文件的編制過程中,針對上述提出的相關問題及時進行分析討論,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①統一設備材料價格:針對不同編制人設備材料價格不一致的情況,項目負責人組織編制人員將各子項的設備材料價格進行匯總篩選,對規格型號不明確的,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咨詢后落實,采取參照以往項目合同價、信息價、市場詢價等多種渠道,協商敲定最終的合理價格,形成統一的參照表。
針對通風閥門、風口、百葉窗等部件價格與規格型號密切相關的情況,采集大量價格信息,進行單價與周長、材質等關系的測算,建立了不同材質部件與周長的插值折算關系,極大方便了主材上價及價格統一,有效避免了重復工作,也為日后更多BOP子項的暖通預算文件編制提供了有力的價格參照。
②結合實際情況,為通風空調部分費用劃分提供新的思路:針對Q廠房編制過程面臨的實際狀況,屬于輻射控制區(綠黃橙紅區)的通風空調預算費用由于其輻射特性建議預算費用劃入安裝工程;屬于同一通風系統的暖通部分預算費用由于其功能整體性建議預算費用不拆分,而是整體劃入安裝工程。
③建立協同工作的思想:在文件編制過程中,建立協同工作的思想,通過線上溝通平臺建立編制人員群組,發現問題及時商討,交流思路,確定統一的編制標準,同時最大化資料共享,實現優勢互補,有效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工作,確保編制質量的同時,提高了編制效率。
預算文件編制過程需要閱讀大量圖紙及技術文件,涉及到計算圖紙工程量、套用定額及上價、取費及匯總等多個環節,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復雜過程,只有嚴格執行質量管理措施,提高質量意識,才能逐步提高文件質量,保證預算文件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文件形成過程涉及編制、校對、審核和審定4個基本環節(如圖1)。在編制過程中,編制人員的自校過程是把控文件質量的重要環節;同時,質量管理應當是貫穿于整個過程中,形成跟蹤記錄,做到縱向關聯。另外,應當及時將質量過程階段性成果形成經驗反饋與質量趨勢報告,為日后工作提供有效的參照,在反饋和總結中保持不斷進步。
經驗反饋指將形成的經驗、教訓在特定領域內進行傳遞,預防不良事件再次發生和推廣成功實踐的過程。落實經驗反饋,在預算文件管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既要及時將經驗和教訓形成反饋意見,做到良好推廣;也要密切關注經驗反饋平臺中涉及到工程經濟的相關信息,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完善質量體系[3]。
質量趨勢報告的目的在于通過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時、客觀、全面反映質量狀況,形成質量變化趨勢,對質量狀況進行有效總結,并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使相關方可以清晰了解到項目的質量現狀,明確后續的工作重點,有效開展質量改進。預算文件的階段性質量報告是重要的質量總結資料,對于形成長期系統性質量管理至關重要。

圖1 預算文件形成過程及質量控制圖
總結來看,針對質量管理,日常工作中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①重視項目計劃的編排,合理進行人員配置。盡量做到編制人員的集中,減少由于人員交叉帶來的重復工作。
②加強培訓學習,提高編制人員自身業務水平,重視自檢自查,針對個人經常出現的錯誤,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避免重復返工;
③建立長期經驗反饋機制,及時溝通交流,針對典型問題進行專題剖析討論,避免類似問題在不同人身上再次發生。
④工作中注重結合核電行業實際情況,不生搬硬套,在不違背國家規范的大原則下,針對具體問題靈活處理,不斷完善。
⑤從各專業工程起步,逐步形成豐富的數據庫,集合所有專業內參與人員在文件編制中發現的項目,在實踐中完善,及時更新和補充。部分項目在數據庫價格初期即考慮到不同規格和參數,如在一定功率范圍內的相同類型空調采用統一價格,不同周長風口價格按照統一標準以周長計算,風管統一按照重量計算不同厚度板材單價等。
質量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由于核電廠的特殊性,“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是核電建設的總方針,將質量管理形成一種文化意識烙印在每一個參與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質量文化體系。
質量文化體系的構建需要良好的大環境,執行部門可通過一系列的質量管理活動,有保障有規程的質量要求準則來推進質量建設,深入質量文化理念。而完善的質量文化理念,必將對文件質量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在核電大發展的背景下,核電廠的工程造價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投資可行性和市場競爭力。技術經濟文件的編制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編制人員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不足,積累經驗,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文件編制質量,將質量管理體系在發展中趨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