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與水質保障區,是國家重要生態屏障和西部生物多樣性資源庫,是國家構建“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州天然草地面積452.2萬公頃,占幅員面積的53.7%;森林面積218.9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6.58%;各類濕地面積63.38萬公頃、占全州總面積的7.5%。以各類自然資源為依托,共建立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62處,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對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省林草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下,在省林規院和省林科院的幫助支持下,我州積極落實國家和省的決策部署,突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川西北地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定位,圓滿完成自然保護地摸底調查工作。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分管副州長為組長,13個縣(市)政府、州級相關部門、各景區管理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分管副州長親自組織召開全州自然保護地摸底評估工作會議,從建設生態文明、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強力推動摸底評估工作。
二是堅持上下聯動。加強州縣林草部門聯系聯動,抽調州縣精干力量組成工作專班,統籌推進摸底評估??朔r間緊、任務重、歷史遺留問題多和突出矛盾尖銳等困難,厘清62個自然保護地范圍,將保護地邊界落實到國家2000坐標地形圖,形成全州自然保護地矢量圖“一張圖”。
三是堅持協調推動。建立部門協調機制,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等部門協同配合,全面核實土地結構、權屬等地情林情,摸清家底。完成建制城鎮、村寨、各類開發區、人口密集區、社區民生設施的分布與規模核對,核實水電項目、礦產開發、工業建設等遺留問題的用地與空間位置。
一是突出摸底范圍。以全州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為摸底調查對象,編制摸底調查名錄,逐一對照調查,確保不重不漏。以縣為調查單位,分頭開展,整體推進。
二是突出技術支撐。召開培訓會,邀請省林規院、省林科院專家開展政策技術培訓,現場演示,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系統講解,幫助提高政策業務水平。
三是突出督促指導。州縣領導充分履行主體責任,靠前指揮,現場辦公,及時跟蹤工作進展,協調化解矛盾,解決具體問題,為順利推進摸底調查掃清障礙。
一是建立信息報告機制。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制度,每周進行綜合調度,對階段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每月通報各縣(市)工作進展、工作成效和存在問題。
二是建立聯絡溝通機制。建立由外業核查組人員、具體經辦人員等組成的工作群,暢通工作進展信息溝通。不定期開展檢查、調研,主動到省林規院、省林科院了解掌握情況,確保各項工作高效對接。
三是建立督查督辦機制。對推進不力的縣(市),發“點球”督促限期整改,要求順排任務、倒排工期,明確各時間節點目標要求,著力增強整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解決好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此次會議精神,緊密結合我州實際,正確處理生態與發展、生態與民生、生態與穩定的關系,強力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著力構建“一屏四帶、全域生態,三地共建、五業同優”發展新格局,奮力建設“一州兩區三家園”,著力打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