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明錦
近年來,青川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堅持“321”聯動發展模式,全力推動生態林業工程、立體綠化工程和融合發展工程“三大工程”建設,持續做大做強林產業發展規模,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動力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年累計完成植樹造林8.2萬畝,森林面積達到421萬畝,森林蓄積186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3.48%,位居全省第四位。林產業年均實現綜合產值28億元,惠及林農4.6萬戶14萬人,帶動2095戶貧困戶實現年戶均增收3800元。
創新“3+X”林業發展模式,以油橄欖、核桃、山桐子三大特色林木為主導,同步發展銀杏等各類生態經濟林木,提升生態經濟效益。一是持續做大產業規模。實施生態發展戰略,堅持“因地制宜、應種盡種”的原則,同步增加新植園、改造低效園,大規模發展生態特色林業。截至目前,全縣分別建成油橄欖、核桃、山桐子三大特色林木9.3萬畝、30.23萬畝、3萬畝,其中改造低效園3.1畝,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2.6億元;建成其它各類特色林木76.2萬畝,綜合產值達到11.6億元。二是持續做強技術支撐。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四川農科院、四川林科院等6所高等科研院校深入開展院縣合作,采取“外引內培、洋土結合”方式,聘請40名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開展病蟲害防治、品種選育等科研攻關,編制標準化技術規程4類;培育基層農技、林技人員3100名,培養林業技術能手220名,著力打造“縣鄉村組”四級技術推廣體系,通過縣鄉大會、村組壩壩會、農民夜校等方式,年均開展產業技術培訓活動45次,產業標準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三是持續做實政策扶持。堅持政策引領產業發展,出臺《關于支持生態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發展的十條意見》等系列政策措施。縣財政每年統籌安排資金3000萬元用于支持林業發展,平均每畝基地給予業主或農戶300—1000元的獎補支持,同時,在“三品一標”品牌創建、加工產品研發、科技創新等領域均設置相應政策獎補,有效帶動林業產業發展積極性。
一是突出荒地建園連片成林,改善生態綠色環境。全覆蓋實施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四荒開墾”,統一納入經濟林木重點種植區,科學篩選種植油橄欖、核桃、山桐子等特色林木。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開墾荒地3萬余畝,建成特色林業標準化示范園區12個,引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32個,帶動周邊貧困戶通過園區務工、土地流轉分紅、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年均增收3500元。二是戶戶建成林業庭院。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田坎經濟”,支持農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周邊田坎、坡腳地帶等適用區域,發展特色林產業,2095戶貧困戶戶均建成1-3畝產業庭院,種植特色林木100株左右。截至目前,累計發展特色林產業田坎庭院600個2.2萬畝,帶動每戶貧困戶實現年均增收2400元。堅持“大業主園區+小農戶庭院”兩大載體聯動發展,實現“荒山穿上綠衣服、林農撇上綠錢袋”。三是立體林業集約發展。堅持“樹上結果、樹間糧蔬、樹下養殖”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立體農業。采取“間種套種”“種養循環”模式,引導貧困戶在適宜的林木間適當發展玉米、大豆、芍藥、菊花等糧食蔬菜中藥材產業,支持有條件的業主和農戶創新發展林下跑山雞、跑山兔等特色養殖業,實現空間、肥水等資源集約化發展。截至目前,累計發展立體林業6萬畝,林產業空間利用率提升6個百分點,種養循環覆蓋面達到60%。
堅持一二三產業全鏈條融合推進,持續拓展林農增收渠道,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產加”互動擴大生產。充分運用林業果實產品資源,健全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鏈條,拓展生產模式,增強產業品牌競爭力。截至目前,累計發展產品清洗、晾曬、風干等林農家庭粗加工站點1200個,產品粗加工率達到65%;引進川珍實業、唯鴻、山客山珍、海伶山珍等精深加工龍頭企業6家,研發果干果脯、食用油、酵素、化妝品、保健品等林木果實精深加工產品40種,產品精深加工率達到60%,年均實現加工產值8億元。二是“產旅”融合拓展效益。依托豐富的森林植被資源,做好“生態”這篇文章。先后實施森林休閑、花卉觀賞、林果采摘、野生動物養殖觀光等產旅融合項目60個,高質量建成唐家河風景名勝區、白龍湖風景名勝區、青溪古城、地震遺址公園、幸福島、田園張家、竹溪谷等優質景區30個,建成4A級景區4個,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白龍湖。整合投資近2000萬元,全面完善景區及周邊道路交通、露營基地、污水管網、旅游廁所等基礎和公服設施建設。圍繞“水山”旅游文化,打造生態“林家樂”120戶,創新開發野外露營、水上漂流、觀鳥考察、草原探險等旅游活動,推動旅游景區、旅行社、農家樂、林家樂、旅游協會合作經營,基本構建“以全域旅游為主體,生態旅游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年均接待游客6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億元。三是產銷對接精準供給。聚焦“扶貧+旅游+互聯網”,同步拓展銷售平臺,實現產業與市場精準對接。大力推廣“扶貧訂單”購銷模式,由業主大戶帶頭,通過招商對接、網絡宣傳等方式,吸引近30家林產品經銷商和大型商超簽約訂單40筆2.4億元。持續加大農村電商扶持力度,建立36個鄉鎮電商綜合服務站、120個村級服務點,發展“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新型電商經營主體80個、創新培育“林農電商”240家,與京東、天貓、淘寶等知名線上銷售平臺合作,市場遍布20多個省市地區,購銷網絡基本實現全域覆蓋。2018年,全縣林特產品銷售額累計達到11億元,其中網銷額突破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