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瓦屋山景區

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東坡故里眉山市洪雅縣境內,距成都209公里、樂山大佛80公里、峨眉山56公里、雅安周公山溫泉52公里,是大峨眉國際旅游區重要組成部分、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旅游環線重要節點,構成川西南旅游金三角。幅員面積731.4平方公里,海拔1154米至2830米,山頂平臺面積約11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亞洲最大桌山,2017被《中國地理》評為“最美桌山”。

員工植樹
蜀中多仙山,瓦屋尤翹楚。瓦屋山被形象的譽為“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國、雪的搖籃、云的故鄉、動植物的博物館”,山頂有108個泉眼、70多條瀑布,其中蘭溪瀑布三級落差高達1040米,為世界多級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瓦屋山獨特的地質結構,形成了眾多的溶洞,其中燕子洞、三星洞、大法洞尤為壯觀;瓦屋山積雪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山上雪凇、霧凇、冰柱、冰瀑隨處可見,是南國冰雪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離成都最近、冰雪期最長的高品質冰雪資源富集區,景區每年舉辦的冬季冰雪嘉年華活動,已成為“安逸走四川,冬游瓦屋山”的重要目的地。瓦屋山有植物3500多種,占世界被子植物的60% ,其中有60萬畝杜鵑、30萬畝珙桐,被譽為“世界杜鵑花的王國”和“中國鴿子花的故鄉”;瓦屋山有大熊貓、羚牛、金錢豹等野生動物890多種,鳥類309種,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基地;瓦屋山的日出、云海、佛光、圣燈以及三個太陽等形成了瓦屋山獨特的氣象奇觀。瓦屋山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5000個/cm3;地磁力為0.53高斯,僅次于廣西巴馬長壽村,是名副其實的“康養首選地”和“睡眠首選地?!蓖呶萆剿募咎厣置?,“春看杜鵑,夏觀飛瀑,秋賞紅葉,冬睹冰雪”。
瓦屋山古稱蜀山,早在唐宋時期就與峨眉山并稱為蜀中二絕。傳說古蜀王蠶叢在此摘桑養蠶,創造古蜀文明,死后便葬于此,老子西出函谷關騎青牛上瓦屋山并在此修煉得道升天;是漢末張道陵創五斗米教、元末民初張三豐創屋山派之地;是西漢時期鄧通鑄錢的地方;是古青衣羌族繁衍生息之地,至今瓦屋山下的復興村仍保有獨特的古羌族風情;道教學泰斗卿希泰教授認為“道教初創于洪雅瓦屋山,成型于大邑鶴鳴山,興盛于都江堰青城山,瓦屋山是道教發祥地,極可能是發源地 ;四川社科院李厚強教授認為“道教源于蜀,瓦屋山是源”。瓦屋山的原始、古樸、神奇吸引著歷代的文人墨客題詩引詞,蘇東坡“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掃雨余天”,陸游的“山橫瓦屋披云出,水至牂牁裂地來”,以及何紹基的“巴蜀風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成為千古絕唱。 1908年,英國著名的園藝學家和植物學家亨利?威爾遜(Ernest H. Wilson)在瓦屋山停留考察了10余天,把瓦屋山譽為“云靄之上一座巨大的諾亞方舟”。
瓦屋山景區先后獲得“四川省十佳國家級森林氧吧”“最美桌山”“四川森林康養基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四川十大賞花目的地”“四川十大紅葉旅游目的地”“中國森林養生基地”“中國森林氧吧”“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標”“四川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殊榮,并于2019年3月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景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近年來也在積極探索和建立有效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常態化法制宣傳、科普宣傳。景區也積極開展各類教育活動,推行“生態興則文明興”的理念,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建設。目前景區已成功建設四川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景區將積極組織開展文明生態旅游、自然生態教育、生態保護科普、愛心公益實踐活動,目前已開展的活動一是組織游客參與“垃圾銀行”垃圾撿拾活動,助力文明旅游;二是組織中小學生參與“自然生態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從而保護生態環境;三是組織員工參與“小紅帽”活動,參與景區護林、除草為游客服務等工作。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