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東
(仁懷市林業局,貴州 仁懷 564500)
花椒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其根系相當發達,具有顯著的優勢,比如:保水保土以及抗干旱等等,對土壤酸堿性質的要求很低,我國許多農戶都選擇在村旁以及山坡地選擇栽植,其病死率較低,不需要花費過高的種植成本,經濟效益大,也可以獲取可觀的生態效益。因此,如果沒有科學的栽培管理花椒,勢必對花椒的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既影響產量,又影響質量。
采取直播育苗的方式。在夏天采收花椒季節選擇顏色鮮艷和品種純正的大紅袍的母株來采種,在太陽光下暴曬,讓其種殼相分離,曬干種子且保存。通常,我國北方地區在初冬季節播種,播種前必須要使用1%-2%的堿水將種子浸泡四個小時到八個小時,將水分全部控干,結合種子數量在編織袋中分裝,將袋口用力扎緊。將靴子穿在腳上踩踏,讓其種子的多數油脂層都可以脫落,再實施播種。第二,選擇種苗地和整地。應該選擇向陽的沙壤地塊。每畝應該施加5包10%辛拌磷顆粒劑撒肥,這樣可以對地下害蟲進行有效防治沒比如:螻蛄以及地老虎等等,然后深耕約26厘米。第三,為了便于管理,通常采取條播的方式來播種,行間距離約18厘米,溝深約2.5厘米,在溝內均勻的撒種植,再將其粑平[1]。每畝使用種子約26公斤。在播種結束后將其鎮壓。在三到五天后澆水,水量必須要足夠。第二年春天出苗后,立刻對其中耕除草以及蚜蟲防治。在蚜蟲出現時噴灑適量的氧化樂果來有效防治。
在春天和秋天栽植,春天通常是在花椒發苞初期栽植。冬天在立冬前和立冬后栽植。為了避免凍害,從根頸以上留出約16厘米的截干栽植,接著使用土埋樹干,第二年春天在完全解凍后,將土及時扒去就行。
栽植花椒后,當年必須需要除草和松土兩次到三次,如果是干旱的季節,需要迅速灌水。花椒根系較淺,樹木和雜草就會爭肥料,所以必須要及時除草,否則就會影響花椒樹的生長。有些地區的水利灌溉條件較差,確保花椒高產量和高質量的重點是完成施肥工作。就農家肥來講,最好選擇腐熟的豬糞,樹齡十年的樹采收結束護,必須要沿著環狀溝施加農家肥,每株不能少于20公斤。除此之外,花椒應該與綠肥作物以及豆類作物等等間作,這樣不僅可以對土壤進行改良,而且可以增加經濟收入。
就花椒修剪來講,從采收果實到第二年春季發芽前,都可以修剪,都可以使此情況發生改變,老樹與弱樹適合在春天。對花椒樹進行修剪時,需要結合各個生長階段,采用適合的修剪方式。第一,就幼齡樹來講,應該認真遵循結果與整形并重的基本原則,栽植后當年在約90毫米位置剪接,又稱之為定干;第二年在花椒樹發芽前將樹干基部約45厘米的枝條剪去,而且均勻保留約6個主枝來短截。第二,就結果樹來講,必須要慢慢將多出的大枝都疏除,在修建冠內枝條時主要是疏。第三,就老齡樹來講,重點是疏剪,將大枝抽出來,弱枝除去,留下大芽,迅速對復壯結果枝組進行更新。
通常,花椒在的萌芽期是三月下旬,現蕾期是四月中旬,盛開期是五月上旬,凋謝期是五月中旬。如果在該期間管理措施不能及時到位,就會出現很多落花落果的情況。這時,必須要采取適合的方法進行保花保果,否則就不能保證花椒的產量
[2]。
一般來說,花椒病蟲害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花椒介殼蟲。此蟲通常是對花椒嫩芽產生危害。每年的二月下旬,初孵若蟲是橘黃色,呈現透明狀,取食之后慢慢變成肉紅色,到了四月中旬,雌蟲就會羽化完成,產卵的位置是以葉背為主,產卵速度最快的是在四月下旬,通常卵期是半個月。防治措施包括三個階段:首先,卵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可以噴灑水胺硫磷1500倍,再加上等量的害立平。然后,若蟲期,即每年六月下旬到十月下旬,可以噴灑介殼速殺800倍液。最后,越冬期,在樹木的休眠期,可以噴灑威力殺滅800倍液或者介死凈800倍液。第二,癭蚊。這種蟲害會導致受到危害的嫩枝由于刺激造成組織增生,形成一種柱狀的蟲癭,使受到危害的嫩枝不能繼續生長,后期逐漸枯干,甚至導致樹勢頭慢慢衰老,甚至死亡。其防治措施是:將蟲害枝全部剪去,而且將愈傷防腐膜均勻的涂抹在修剪口位置,使傷口得到保護,避免病菌侵入,也要迅速搜集病蟲枝頭,不能隨便處理,應該集中焚燒。同時,必須要確保肥料和水分足夠,及時將雜草都除去,在花椒的各個生長期都噴灑適量的花椒壯蒂靈,這樣可以使花椒樹具有更強的抗病能力,而且提高花椒的質量。
種植花椒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操作簡單,而且花椒自身具有較強的性能,對氣候以及土壤的要求較低,然而若不能科學的栽培管理,也很難提高產量。因此,為了可以保證花椒的產量和質量,必須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栽培管理,否則就無法實現高質高產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