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芳
(同仁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青海 同仁 811399)
油菜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排水效果好且具有中、上等肥力的粘性土壤環境中。例如,早灘地或水澆地。與此同時,對于油菜的種植可以采用與玉米、小麥、豌豆等農作物輪作的方式,但要將輪作時間控制在三年以上,同時盡量避免與十字花科農作物進行輪作。
在油菜種植前需要對選擇的種植地進行深耕精整,確保將前茬作物根系進行全部清除,同時在油菜播種之前,對土地上層進行細耙保墑,為油菜播種后的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油菜種植在不同的地區,其產量也存在著差異,所以,在選擇油菜品種時要充分考慮種植地區的溫度、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要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和適應性、出油率高及具有豐產性的優良油菜品種。
油菜品種選擇完成后要對油菜種子進行處理。首先,挑選出病種、殘種、癟種等不良種子;其次,將剩余的純凈且飽滿的種子進行晾曬1~2天;最后,利用甲基異柳磷、高錳酸鉀溶液以及油菜種子包衣劑等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既避免出現跳甲現象,又可以起到防蟲的作用。
油菜種子處理完成后,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播種。具體的播種時間要結合油菜種植地區的氣候、溫度以及土壤等外界環境因素而進行選擇,不可過早或過晚,否則對油菜的生長及收獲極為不利,進而直接影響種植油菜的產量。另外,播種前要在土壤中施加適量的多效復合肥及磷肥,為油菜種子播種后的生長發芽提供充足的養分,種子播種完成后,需要使用細沙土對其進行覆蓋。
在油菜種植過程中,如果遇到大風或暴雨天氣,那么將會導致油菜植株因為沒有進行良好的固定而出現傾斜、倒伏等現象,從而影響油菜苗的健康生長。所以,在油菜苗生長出2~3片葉子時,就要進行定苗和間苗。此時主要清除油菜田中生長緩慢、受病蟲害侵害以及種植密集的油菜苗。當油菜苗長出5片葉子時,需要再一次進行間苗、定苗處理,此時主要將油菜田中多余的油菜幼苗進行清理。在進行定苗、間苗時,要控制好油菜的種植密度,通常種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內種植70~100株油菜苗。單位面積內的種植密度不可過小或過大。倘若種植密度過小,那么盡管單個油菜苗生長良好,并具有較高的產量,但是由于種植油菜苗株的數量較少,從而也會影響油菜的單位產量和經濟效益;倘若種植密度過大,那么油菜苗株會由于缺乏養分、水分及光照而生長不良,使單株產量較低,直接影響油菜種植的單位產量,進而降低經濟收入。
施肥和灌溉是油菜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以為油菜苗的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保證種植油菜的產量和出油率。油菜種植過程中的水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在油菜播種之前,需要施加充足的復合肥和磷肥作為底肥,為油菜幼苗期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2)在施肥過程中,要根據油菜苗的生長狀況選擇適宜的肥料種類和使用配比,保證為油菜苗株生長提供充足養分,同時避免出現油菜苗株生長不良和污染土壤等現象;(3)在施肥過程中盡量選擇農家肥等有機肥料,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4)要充分結合土壤狀況和油菜苗株的生長狀況進行合理灌溉,確保油菜苗生長過程中水分充足。
油菜成熟后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收割。收割時間無論過早或過晚都會對油菜籽的成熟度造成影響。如過早,會存在未成熟的油菜籽;若過晚,油菜籽兒會過于成熟而脫落。據研究發現,當油菜籽的成熟度達到70%左右時,其出油量最高,此時最適宜收割。
在油菜種植過程中,病害的存在對油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損害種植戶的經濟利益。因此,在油菜種植過程中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首先,選擇具有較強抗病力的油菜品種,并在播種之前學用高錳酸鉀或種子包衣劑對其進行包衣處理,從而提高種植的抗病防蟲能力;其實,在油菜苗生長過程中,一旦發現油菜苗葉片出現因病發黃的現象,需要及時摘除受病葉子后進行集中處理,避免病害的擴散;最后,可以結合病害發生情況選擇噴施適宜的藥劑進行防治,避免病情的繼續擴散與蔓延。另外,油菜菌核病就是油菜開花期常見的氣候型病害。所以,在雨水較多的情況下,要做做好濕度控制和殺菌工作,有效防止病害的發生,確保油菜植株的健康生長。
蚜蟲和青菜蟲是油菜生長過程中的常見害蟲。蚜蟲可危害油菜的莖、葉、花、果等,甚至造成油菜苗株死亡,同時還可以作為傳播油菜病害的媒介。青菜蟲主要危害油菜的葉子,多發生在秋季。防治油菜蟲害可以選擇多種方式:第一,農業防治,主要通過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油菜品種,為油菜種植地進行深耕精整處理,消滅土壤生成中的細菌,從而有效預防蟲害的發生;第二,物理防治,可以利用防蟲網、反光薄膜或黃斑誘殺等方式來防治蟲害,同時也降低病害的傳播;第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蟲害天敵的方式進行防治;第四,化學防治,主要通過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藥劑來有效防治油菜蟲害,提高蟲害防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