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強
(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政府口鎮街道辦事處,山東 濟南 271114)
當前我國政府正在加強對農業行業的扶持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提高玉米的生產量,同時也在不斷研發新的玉米品種。除此之外,玉米還有較大的開發空間,本文結合我國玉米種植情況和生產情況,對玉米產量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行討論,并對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果玉米的灌漿受到阻礙,就會降低玉米的產量。沒有充分灌漿的主要表現為玉米粒呈半透明狀態,出現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天氣干旱,如果干旱的程度不同,那么玉米灌漿受影響程度也會出現差異[1]。除此之外,玉米出現尖禿,也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因素較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授粉過程受到阻礙,使玉米沒有充分授粉,導致不能及時吐絲,在多雨的天氣或者干燥的天氣下這種現象經常發生,而且在培育過程中種植玉米的土壤中營養養分不夠充足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玉米培育過程中,玉米經常會出現卷曲狀,會有一些黃色的條狀物體。這種情況下,玉米無法生長到理想高度,還有極大可能會產生病蟲害,這種情況說明玉米中已經出現了頂尖腐爛病,這種病癥能夠維持較長的時間,會對玉米的生長長生極大的影響,雖然這種情況下玉米的其他分支能夠正常生長和發育,但是最終還是會出現腐爛現象,這一疾病最終無法有效解決[2]。在玉米培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腐病,這種病癥需要在玉米結穗以后才會展示出來。這種病癥一直能夠維持到玉米成熟,具有這種病癥的玉米一般果實較小、顏色較深,通常會出現偏黃褐色或者偏粉紅色。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如果玉米苗的密度較大,不僅會增加空桿柱的現象,同時還會使玉米的莖干變得較細,還容易產生倒伏現象。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果僅僅施一些氮肥,那么莖干在發育時,可能會由于肥水的管理出現不當而導致倒伏的情況發生,從而降低玉米的產量。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按照相關標準和相關規定來施肥,將鉀肥和磷肥相結合,同時還要選擇合理的種植密度,確保玉米能夠透光、通風[3]。在玉米苗生長過程中需要注意蹲苗,使玉米的根基更穩,也是玉米苗生長更加良好。在對玉米進行灌溉時,需要根據氣候和玉米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灌溉的時機,如果在拔節時期沒有出現干旱極其嚴重的情況,一般都選擇不灌溉,否則容易出現倒伏的情況。在雨季期間,灌溉需要注重天氣的變化和天氣的情況,一般都不會在灌漿期間進行灌溉,如果必須要進行灌溉,那么需要選擇下午無風時進行。要用溝管進行灌溉,有風時無法灌溉。
如果玉米種植的土壤當中磷肥不夠充足,那么就會嚴重阻礙玉米的生長,導致花絲的生長較為緩慢,影響授粉,出現空穗或者突尖的情況。如果玉米種植的土壤當中鉀元素含量不夠充足,那么在生長過程中一些其他選取也會缺乏,導致玉米粒當中的淀粉含量不夠充足,而且幼苗的養分也不充足。為了能夠避免這些情況發生,那么需要盡量防止玉米當中的病蟲害發生,還要注意施肥,其中包括磷肥和鉀肥,以增加玉米的生產量。
在玉米生長當中,如果出現礦物質缺失的現象,那么玉米就會出現營養失調的情況,使玉米所需的營養得不到滿足。而且如果種植密度較大還會出現光合作用不夠充足的現象,如果氮肥過多時,磷肥就會變得較少,容易出現空桿的現象。所以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玉米苗之間的距離,密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要盡量保持兩株玉米苗之間能夠通風順暢[4]。同時還需要適當的為玉米苗提供所需的養分和水分,以提高玉米的生產量。在為玉米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配方施肥,將磷肥、鉀肥和氮肥融合到一起。對于一些含肥量較高的土壤,在玉米苗生長初期應該適當施一些磷肥,這樣可以使玉米變得更加粗壯,果實也更加飽滿。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通常都會消耗較多的水分和養分,如果水分過多就會使培育玉米的土壤出現缺氧的情況,玉米的根系活力也會隨之減弱,生長較為困難,容易出現死亡或者早衰的現象。為了防治玉米出現早衰情況,就需要對玉米提前進行防治和排澇工作。
在玉米的種植和生產過程中,自然條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玉米的產量,如溫度、日照、土壤、氣候等都能夠決定玉米的生長和產量。因此,在玉米生產過程當中想要提高玉米的產量,就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則和相關選擇進行種植和培育,在培育過程中還要對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玉米減產的情況發生,同時還要對玉米生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診斷,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