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李 彪
(1.達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四川 達州 635000;2.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達州 635000)
達州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達州漁業發展不僅可以滿足達州本地市民消費需求,還可以銷往重慶、成都和西安。
達州為加快達州漁業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和加大漁業技術推廣力度,加快構建達州漁業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將先進適用的漁業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落到實處,達州市出臺了《達州市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實施方案》,從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工作措施、進度安排4個方面對達州水產綠色健康養殖行動做了具體安排,為達州落實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工作方案。
達州市組織大力開展漁政執法活動,有力震懾非法捕撈份子,建立河長制,徹實加強全面保護漁業資源。促進漁業資源持續健康發展。通過宣傳與打擊齊頭并進,向沿岸群眾發放保護漁業生態環境的宣傳資料,讓群眾明白在規定的禁漁期和禁漁區內,禁止在河流中非法捕撈,不斷增強群眾禁漁法律法規意識。同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通過沒收非法捕撈工具、查繳非法漁獲等方式強力震懾偷魚、炸魚、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發揮好執法打擊的震懾作用。
達州市開江縣因地制宜抓發展、科學論證謀新路、優化服務引主業,深入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在開江縣以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的新模式和新技術,進行大閘蟹和小龍蝦為產業基礎的漁業發展,全縣投入資金2.5億元,發展基地面積2.5萬余畝。其中,197個村集體托管發展4000畝,58個村集體經濟自主或飛地發展11000畝,基本實現了省道和縣道沿線的水產養殖縱橫貫通,推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形成“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達州休閑漁業全部停業,漁業運輸成本增加,淡水魚價格上漲15%左右,但全市漁需物資影響較小,各水產養殖戶暫不缺飼料和魚藥,確保漁業價格的基本穩定。
達州漁業發展中受傳統養殖技術的影響,絕大多數農戶依然是以草、鰱、鳙、鯉、鯽為主,品種結構相似,養殖的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技術上,加上目前魚類價格普遍不高,企業和農戶的養殖積極性嚴重受挫,導致養殖品種過于單一;目前一些縣區雖然引進大閘蟹、小龍蝦、鯰魚等,但整體規模還有待提升,在整個漁業體系中比重還不高;漁業企業和農戶的養殖技術、養殖設施設備未能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換代,導致達州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難以搶占先機。
達州市近年來高度重視漁業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也成立了畜禽水產研究所,不斷加強對漁業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將原達州市魚種站更名為達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不斷完善漁業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培養漁業科技人才,同時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漁業科技發展。但與全市對漁業技術需求相比,技術人員特別是高層次技術人員偏少,在普及漁業相關知識與技術,加快新型技術的示范與推廣,還無法對全市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
達州漁業主要依賴市場鮮銷,缺乏漁業產品的綜合利用以及精深加工企業,漁業生產活動的產業鏈條延續性差,制約著達州漁業規模的擴大。
達州漁業要實現追趕跨越,必須利用好達州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和交通優勢。
利用達州地處川、渝、陜三省市結合部和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達州擁有豐富的水庫、河流、灣塘等水體,為發展休閑漁業提供了良好自然條件;利用大竹的五峰山、達川區的真佛山、宣漢的巴山大峽谷、萬源的八臺山、花萼山、龍潭河、通川區的成都山等旅游景點為依托,可以為發展休閑漁業吸引豐富客源。
達州市的萬源市、宣漢縣,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內多高山峽谷,立體氣候特征明顯,氣候差異性大。境內河流屬長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年均氣溫16℃左右;很適合發展冷水魚類,在萬源、宣漢的山區,將一些山間巖洞、溪流地段進行適當科學改造,就可以進行大鯢、裂腹魚、虹鱒等細鱗魚、冷水魚規模養殖有機珍稀冷水魚,可以將氣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人才是產業之基、發展之要,要充分發揮專家智力、技術、信息、管理優勢,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知識更新為抓手,堅持內引外聯、本地培養并舉原則,利用外出學習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機會,有針對性的不斷更新漁業專業技術知識,全面提升達州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逐漸擴大漁業人才規模,在智力和人才保障上為達州漁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支撐,推動達州漁業發展。
達州水產技術推廣站作為達州市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要堅持習總書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發揮資源優勢;要嚴密關注國內外,特別是漁業發達地區的科技進展和養殖理念,學習借鑒國內先進的養殖技術,促進達州漁業產業結構調整;要加強與科研院所、企業和農戶合作,因地制宜的開展珍稀魚類苗種繁育、稻漁綜合種養、冷熱水魚類養殖技術的引進推廣;提高綜合效益。
要根據《達州市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實施方案》,徹實做到“以漁養水”的生態恢復和生態治理效果;加強優良新品種引進、選育,充分激發企業和農戶在品種創新上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漁業養殖良種化水平,用新技術新方法幫助企業和農戶規避養殖風險。
達州要結合達州當地實際情況,貫徹落實好農業農村部等15部門“關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通川區農產品加工園區,以滿足需求為導向,尋找適合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聚焦漁業產品加工,整合各方政策資金,支持企業圍繞漁業加工貿易產業鏈,提高裝備集成化、自動化水平探索產銷對路的引領生產發展的新模式,把培育精深加工企業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適度延伸達州漁業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