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鳳
(廣西國有維都林場,廣西 來賓 546100)
現階段,“環保問題”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我們需要在控制碳排放、調整經濟結構的基礎上提高對營林造林工作的關注度,這既是為了實現對于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又能夠緩解日漸嚴峻的環保問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廣西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近些年也在營林造林工作的優化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但其中也依舊存在諸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從大環境來說,林業造林技術在國內應當算作是比較冷門的學科,因為對于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技能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再加上工作環境相對惡劣、工作地點不固定,所以很少有高中生會選擇這類專業,這是造成營造林專業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因為專業人才短缺,所以對于實際造林方法的推廣應用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工作人員都是參照前人的經驗來完成營造林工作的,因此實際工作質量并不理想。具體來說,這類問題主要體現在不知道如何選育良種、對土壤結構不了解等方面,由于相關工作人員對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缺少正確了解,所以已經影響到了營造林工作的有序推進。[1]
總體來說,現行的林業造林方法依舊比較傳統,雖說誕生了很多新技術、新模式,但卻沒有在實踐領域得到有效應用。[2]以苗木培育環節的工作為例,這類問題具體表現為快速育苗技術、快速育苗容器沒有得到有效應用,控根專用栽培基質沒有落實到位。而在苗木生長過程中,也不能提高移栽的成活率、無法在現有基礎上縮短育苗周期。在施肥作業中,無法利用現有的動物糞便、秸稈、刨花、玉米芯“變廢為寶”,降低施肥環節的投入、提高肥效。總之,面對上述問題相關負責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技術推廣工作,提高對這類問題的關注度,之后才能夠創造出全新的工作局面。
林業造林過程中,要整合應用各方面的新技術,對苗木進行快速繁育,這將進一步提高其成活率。綜合相關案例可知,控根快速育苗新技術可以在營造林過程中使苗木的根系變得健壯,提高其生長速度,這就等于變相縮短了其育苗周期,而且能夠提高其移栽后的成活率。[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營造林工作中應用控根快速育苗新技術,那么在反季節移苗時苗木的成活率也將實現進一步提高。應用該方法時,只要配合容器那么全年都可以對苗木進行移栽,正因為如此所以它才在營造林工作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此外,其中用到的容器因為經過了特殊設計,所以可以預防腐根病并避免主根纏繞,之后樹苗的透氣性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能夠讓其更好的吸收養料、健康生長。
相較于傳統的地育苗技術,如果要在營造林工作中應用全光照自動噴霧扦插技術,那就可以實現間歇和自動噴霧,這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降低空氣濕度并使苗木保持在合適的濕度之內,幫助苗木快速生根。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該技術時要控制好土壤的質量,具體需要控制好土壤的排水性能,防止床內積水進而造成枝條腐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河沙、石英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珍珠巖和普通的黏土混合后使用。此外,在應用該技術時還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使用無毒農藥噴霧劑,但要控制好劑量,以免造成反效果。除了上述技術之外,其實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應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它也可以實現苗木的茁壯成長,進而為后續營造林工作打好基礎。
簡單來說,播種造林法主要指的是將林木種子播種在造林區進而完成造業作業的工作方法。該方法可以適用于大面積的造林區域,但對于造林區域內的土壤條件卻有特殊要求。在應用播種造林法之后,要重視其后期的撫育管理。現階段,該方法主要被應用到了樹體較大、發芽率較高的樹種造林作業之中。
分殖造林,主要指的是利用樹木營養器官進行造林作業的工作方法,像如樹木的根、枝和干等。現有的案例證實,該方法可以節約育苗時間和育苗成本,而且操作過程也非常簡便,所以擁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只適用于營養器官有生根萌芽能力的樹種,而且應用該方法時土壤必須要濕潤、疏松。如果達不到這類條件,那么插穗將無法成活。
要想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就必須要做好造林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在造林的過程中,提高林業生產效率、優化現有的林業組織結構,提升林業整體經濟效益是森林養護和管理的核心內容,因此在優化林業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對傳統林業組織架構的優化改革,提高林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更好地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此外,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也要在樹木選擇以及種植的過程中不斷優化現有的技術手段,使林業管理更加的科學化和多元化,以此來保證造林植樹的作用和價值。
林業造林方法在營造林工作中的實踐應用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一部分工作,這將進一步影響到營造林工作的整體效益。今后要推進相關造林方法的實踐應用,把控好各個方面的細節,以上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改革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