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安康市農業科技信息宣傳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近年來,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魔芋產業發展,緊緊圍繞魔芋產業建設“十三五”規劃和年度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措施,夯實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魔芋產業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魔芋產業已成為安康最具區域資源優勢的新興特色產業、朝陽支柱創匯產業、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重點產業。
2019年播種面積13萬畝,總面積達49.5萬畝,產量54萬噸,建設魔芋“一鎮一業”重點鎮26個、“一村一品”重點村102個,魔芋種芋示范園71個,其中建成省級示范園2個,市級22個,縣級48萬畝;各級財政投入8000余萬元支持魔芋產業化發展。
培育魔芋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其中魔芋精深加工企業10家;培育魔芋現代農業園區89個、組建魔芋產業合作社223個,魔芋綜合產值達70.4億元。
2019年,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5872.5萬元,其中通過電子商務實現銷售3210萬元,實現凈凈利潤4834.4萬元,出口創匯152.78萬美元,上繳稅金974.8萬元。
魔芋產業是群眾脫貧首選產業,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助推器,但產業發展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
近年來由于處于機構改革和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因人員調整變化大和忙于脫貧攻堅工作等原因,導致管理協調不夠有力、力量有所分散。少數領導包抓機制流于形式,工作開展不扎實,指導幫扶不夠、特別是技術服務不夠。
安康成功選育的“秦魔1號”和“安魔128”兩個魔芋良種存在種芋嚴重不足、示范推廣面積小,還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近年來,隨著安康魔芋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魔芋精粉和鮮芋原料供不應求,域外企業來我市搶收搶購現象屢見不鮮,導致鮮芋價格不斷攀升,原料短缺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隱憂。
安康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達277家,但發展魔芋產業龍頭企業僅有14家,僅占5%。
制約魔芋產業發展的白絹病、軟腐病等病害仍未得到很好解決,病害嚴重時,嚴重打擊群眾發展魔芋產業的積極性。
種源、基地、經營主體、科研、品牌建設是魔芋產業化發展中的重要環節,事關整個產業能否做大做強,能否健康持續發展,加快推動魔芋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必須集中抓好“五大提升工程”。
安康已成功選育的“秦魔1號”和“安魔128”兩個魔芋良種存在種芋嚴重不足、示范推廣面積小,受地形地貌復雜、海拔落差大影響,還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要針對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種植區域環境、不同產品加工類型選育出與之相適應的豐產抗病良種,切實解決當前產業發展良種不足和良種不優的問題。加快建立完善種芋繁育體系。
緊緊咬定到2025年全市魔芋100萬噸、產值100億元的“雙百”目標不放松,充分利用安康山地資源優勢和270多萬畝退耕還林地和90多萬畝雙退耕地,大力發展種植高效林下魔芋。充分利用現有農地資源,大力推廣魔芋玉米套種模式,進一步探索魔芋立體套種新模式,不斷提高間作套種科技水平和魔芋種植經濟效益。要大力推廣五邊地生態種植和庭院化種植模式,推動魔芋基地擴規模、上水平。
通過招商引資、政策優惠、項目支持和強化服務等措施,鼓勵引導實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和社會工商資本投資魔芋產業發展。重點傾斜支持有基地、有產品、有品牌、有市場的企業做大做強,形成航母型示范園區或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并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支持組建產業聯盟、聯合體或產業集團。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全面參與魔芋產業發展。
緊緊圍繞制約魔芋產業發展的白絹病、軟腐病問題,組建科研團隊,安排專項經費,研究攻關解決影響種植戶積極性問題。加強魔芋新品研發,重點圍繞魔芋功能性食品定位,著力開發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關聯度”的魔芋產品,努力把安康富硒魔芋產品做特做優做精。加強對園區業主、種植大戶技術服務指導。
圍繞打造“全國魔芋產業建設第一市”目標,加快推進“安康魔芋”商標注冊進度,盡快成功注冊。申請創建“安康魔芋”地理標志證明保護產品。加快安康魔芋聯合社和產業聯盟組建,通過優勢互補,推動魔芋企業抱團闖市場,做大做強“安康魔芋”地域品牌,打造行業領軍型龍頭企業。抓好安康富硒魔芋宣傳推介,全面塑造“安康魔芋”公用品牌形象,大力宣傳安康魔芋“生態富硒”特色,擴大國際國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