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峰
(惠民縣桑落墅鎮農技站,山東 惠民 251704)
我國是農業大國,長期以來,農業生產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高速發展,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也隨之不斷得到提高,然而,農業發展至今逐漸進入了瓶頸期,農業生產速度逐步變緩,農業發展方式面臨新的轉型,在此經濟背景下,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成為農業發展的新思路,為農業經濟生產的持續向好,為穩定國民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論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分析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問題,進一步探究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路徑。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可謂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要不斷推進農業生產經濟效益,需要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良好的技術轉型升級,因此,在基層農業開展技術推廣意義重大。
我國持續多年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為我國的農業經濟效益做出過巨大貢獻,使得我國的糧食生產、農業經濟效益、農民經濟收入等維持在一定的發展水平,并呈現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但是,隨著科技創新與發展進步,粗放型農業技術已經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發展的桎梏,對農業經濟穩定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和提檔升級,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要推進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就必須加快步伐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渠道和策略,走現代化、技術化、專業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道路,滿足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并將基層農業生產技術面向全國農業進行推廣,能夠良好地帶動我國的農業生產力的全面提升,使我國的糧食產量得到進一步的穩定提高,使得水產養殖業、畜牧業、種植業等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轉化為生產的動力,使得新農村建設項目更好地落地開發,使得農民的個人收入獲得更大幅度地增長,通過以上努力從而全面加速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進程,逐步創建我國農業原創品牌,打開農業國際市場大門,參與農業國際化競爭,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水平不高,在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進程較慢,例如水利設施建設投入較少,設施建設更新進程較慢,在水利灌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是水源污染情況嚴重,用于農田灌溉后對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是農民對水利灌溉技術掌握不牢,大水漫灌的落后思想限制了農作物經濟的高效發展。水利設施設備老化破舊,容易出現堵塞損壞等現象,給農業生產成本增添了負擔。
再以水產養殖業設施建設為例,我國的水產養殖基礎設施也普遍存在陳舊老化、設備技術落后等現象,導致水產養殖技術推廣難以落到實踐操作中,難以逃脫靠天收、養殖成活率低下等困境。
雖然我國的農業生產歷史悠久,但是在農業技術推廣業務這塊的經驗并不豐富,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時間較短,技術推廣人才也面臨短缺的問題。最為重要的是面向基層農村開展技術推廣的技術人員普遍綜合素質不高,有的技術人員自身的技術能力也存在問題,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毫不重視,導致在實際技術推廣實踐活動中成效低下,給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事業造成了諸多負面的影響。
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工作,主要面向基層農村,推廣對象就是普通的農民群眾。我國具有悠久的農業耕種歷史,廣大農民為農業生產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對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農民的思想觀念、生產技術等也需要隨之發生轉變和提升。農民以農田為根本,接受的教育程度偏低,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此外,有的農民小農思想已然根深蒂固,接受新思想、運用新技術的整體意愿不強,這都給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農業生產關系著國民經濟效益的增長,關乎廣大農民的經濟收益以及全中國人的溫飽問題,要做好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工作,首要任務就是要爭取并獲得政府的支持與助力。政府部門要重視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項目,加大在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資金支持力度,努力完善相關的涉農政策制度,頒布與實施更多的農業技術推廣惠農政策,幫助農村基層實施技術推廣,不必受到資金或政策制度的約束,積極接受新技術、運用新技術。
另外,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做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民情調查,收集農民在農業技術運用方面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有選擇性或者有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讓農民認可新技術,并積極接受新技術,能夠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到新技術。
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前期,開展各種宣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加強基層農民對農業技術方式轉型及升級的基本認識,面向廣大基層農民普及相關行業領域技術發展知識,講述當前農業生產經營的先進理念,可以采取廣播、報紙、宣傳欄、講座、集會等多元化的形式進行宣傳。
其次,向廣大基層農民宣傳當前國家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最新惠農政策,解讀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思想、新方向、新舉措,從政治思想層面獲得廣大基層農民的認可和信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為農業經濟發展做貢獻。
最后,農業技術推廣宣傳過程中,要組織農業技術專家團隊下農村基層一線,為農民進行新技術操作演示。針對種植業,可以進行走進農田,開展水利灌溉技術操作演示,針對水產養殖行業,可以深入魚池塘邊,開展養殖專業技術現場指導,解決養殖戶實際操作中的疑難問題。
基層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破損、陳舊落后一直是阻礙農業生產發展的最大弊病,因此,探索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路徑,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就是完善農村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針對農田灌溉技術推廣方面,要大力興修水利灌溉工程,更新水利灌溉設施設備,實現排水系統提檔升級,增強水利設施的蓄水能力,保障排水系統的通暢性。國家水環境保護部門還要妥善解決灌溉水源污染等問題,確保農田灌溉水資源的清潔健康。
針對水產養殖業,要加強水質檢測,最大程度避免養殖水源造成污染,加大力度建設和改造養殖水域設施設備,為水產養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促進水域生物鏈維持良好的生態平衡發展。在技術推廣過程中,要注重新技術設施設備操作的便利性,促進農民積極增強實踐應用,推動農業生產穩步發展。
前面論述過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技術人才短缺,現有的技術人才綜合文化素質不高等,都成為阻礙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不利因素。因此,要解決技術推廣的發展瓶頸,大力引進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并重視人才培養與培訓是重要的發展路徑之一。
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嚴格的選人用人標準,采取公開招聘考核對方式錄用技術推廣人才,被考核人員應當具備扎實的農業技術專業知識儲備,熟練掌握農業技術實踐操作技能,唯有通過層層選拔、考核、評價后才能被認定為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專員。除此之外,管理部門還應當加強人才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農業技術推廣專員開展技術培訓和學習,了解新的農業生產相關知識,掌握新的農業生產技術操作技能,更好地滿足基層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工作需要。
在農業生產方式亟待發生轉變的時代背景下,加快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勢在必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向好發展,我國要積極探索從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型方式,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進程,努力多措并舉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促使農民接受新技術,學習新理念,將農業生產技術良好地運用到實踐操作工作中去,盡最大力量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提高農業生產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