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玲
(紅原縣氣象局,四川 紅原 624400)
當今時代的迅猛發展,時代的進步,及時的為政府和大眾提供科學的氣象預報服務決策顯得尤為重要,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了能夠達到這一目標,提升氣象人員的綜合素養已經成為目前氣象業務體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對此,本文就怎樣做好氣象預報的服務工作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希望能夠為氣象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數值預報預測系統已經開始日趨完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元化,氣候應用業務也明顯增加。在水利、農業和電力中已經開始廣泛運用,并不斷的開拓新的應用范圍。
縱觀最近幾年的氣象預報來看,預報的準確率明顯提升,將近90%,即使是在山區,地形較為復雜的情況下,晴天雨天預報的準確率甚至也達到了85%。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的進步對氣象預報準確性和精細化的要求有了明顯的提升,需要高精度的天氣預報的決策服務產品。而站在時空的角度上來看,未來需要有定點、定期的預測產品服務。
從預報的空間上來看,天氣預報的范圍已經到了鄉鎮,但是社會公共以及服務用戶的氣象服務則需要從村到點。人們生產生活對天氣預報的要求從氣溫、降水等擴散到不同的天氣現象和氣象災害等,需要在農業、林業和交通等方面實現有針對性的專項服務。比如說,作為電力部門,冬天需要對降雪的厚度以及重量有一定的預測;防汛部門則需要了解暴雨的強度以及造成的危害;交通部門則需要了解每年道路結冰主要發生的位置以及持續時間等;城建部門則是需要了解到夏天高溫天氣的時間以及暴雨的多發時間等。
伴隨著數值預報的迅猛發展和大范圍的運用,精細化和專業化的預報預測有了深層次的發展;氣象業務平臺也朝著智能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工作流程需要更加科學規范,要將高標準和高質量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
氣象預報預測的水平特別是重大的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整體水平比較低,產業的精細化程度不夠,氣象業務人員的整體水平比較低,缺少創新精神,很難積極的應對重大的災害性天氣,服務策略尚待提升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氣象預報服務人員要想做好氣象服務工作的水平就需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能夠承擔責任。氣象預報服務工作較為枯燥,但是工作的意義卻是非凡的。作為氣象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松,要敢于作為,這樣為防災減災服務的作用才能充分展現出來,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部門形象。在出現大范圍的降水時,氣象預報的工作人員需要長時間的在崗位上堅守,及時的向領導和大眾報告天氣情況以及后續天氣的趨勢,要積極的參與到防汛指揮和調度的工作中。作為氣象局的領導也需要積極的參與進來,協助相關單位開展氣象應急工作。綜合管理協調應急工作,加強跟蹤,及時的發布預警,開展氣象信息的相關工作。
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的需求,需要滿足氣象現代化發展對綜合素質的高要求。智能網格預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將這種思路靈活的運用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能夠積極的促進科學成果的及時轉化,不管是智能預報未來會朝著何種方向發展,科學成果都是需要人去實現的。需要創新思維,將傳統的氣象預報服務更靈活的運用在氣象領域的發展中。通過地市級氣象部門的幫扶,智慧氣象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更具意義。通過不斷的學習、知識儲備的不斷優化升級,才能滿足氣象服務水平的相關要求,才能滿足經濟社會對高質量預報預測信息的需要。
準確的氣象信息是建立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長期的工作經驗的基礎之上的,作為氣象預報的工作人員需要掌握豐富理論知識,并且懂得如何靈活的運用理論知識,聯系影響天氣情況的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不同地區、時間的聯系,最終做出正確的決策。
近些年,氣象預報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要讓他們將走上工作崗位作為學習的起點,加強學習,理論聯系實踐。廣泛的運用科學技術,將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在20世紀50年代,氣象數值預報就開始廣泛的運用在了氣象業務中,伴隨著計算機運算系統和大氣遙感技術的完善,數值預報在時間長度、準確率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氣象預報人員需要提升科技創新意識,要靈活的運用已有的設備和大數據加強預報模式的研究,要能夠靈活的運用數值預報產品,業務的質量也能夠得到明顯提升。與此同時,創新發展是年輕預報工作人員提升當地預報準確率的前提保證。
氣象預報服務工作是將幾門學科巧妙融合的綜合性工作,作為氣象工作需要是掌握了多門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氣象預報服務的綜合素養。語言能力的提升,可以保障預報人員的表達能力以及文字水平;理工科的知識是工作人員開展科研的前提保證,能夠幫助形成縝密的思維以及定量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