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黑龍江省創業農場氣象站,黑龍江 佳木斯 156321)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北方,總體面積約為47.3萬km2,當地的地貌特征具有“五一一三”的特點,即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該地區山地的海拔高度在300m-1000m之間,平原海拔高度在50m-200m左右,氣候特征為寒溫帶與溫帶大陸季風。黑龍江地區的南部為中溫帶、北部為寒溫帶,東部為濕潤、半濕潤區,西部為干旱區。春季的氣候以低溫、干旱為主,夏季溫熱、雨水較多,秋季早霜,冬季非常寒冷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黑龍江是我國的農業大省,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農業氣象災害是這些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包括以下幾類災害:
1.2.1 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多由持續時間較長的暴雨造成,強度較高,對農作物的危害非常大,控制不好,將會導致顆粒無收的局面。
1.2.2 干旱災害
干旱是一種長期少雨或是無降雨,導致土壤水分不足,加上農作物因水分不平衡而發生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黑龍江地區的干旱災害呈現出“三小一大”的特點,即每隔3年左右會出現一次小旱情,5年左右會發生一次大旱情。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使得旱災的發生幾率進一步升高,給黑龍江的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干旱不但會使農作物的品質下降,而且還會造成產量降低,是危害性相對較大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
1.2.3 風雹災害
這是一種由強對流天氣,如雷雨大風、冰雹等引起的農業氣象災害,其特點是發生頻率高、危害性大。黑龍江地區的風災多發生在春季,容易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倒伏;冰雹災害以突發為主,會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破壞,多出現在黑龍江北部地區。
1.2.4 低溫冷害
冷害是指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季節當中,受到低溫的影響,導致農作物的結實器官受損,無法正常結實,進而造成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冷害可細分為濕冷、干冷和霜冷三種,黑龍江地區以霜冷為主,每年基本上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霜冷災害,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在對黑龍江地區的農業氣象災害進行預測預報的過程中,為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可以對灰色預測模型進行應用,將相關數據導入模型當中,完成預測預報,具體如下:
2.1.1 洪澇災害的預報
選取黑龍江省1997年-2019年的洪澇災害數據,依據時間序列,構建灰色預測模型,由此能夠得到發展系數a與灰作用量b,二者分別為0.0607和89.1831,經過計算可以獲得初始時間序列的方差,即2876.5,殘差序列的方差為5593.3,檢驗比值C為0.8153。由此得到的預測精度等級為4級,可反映出本省洪澇災害成災規模的發展趨勢。
2.1.2 干旱災害的預報
選取黑龍江省1997-2019年的干旱災害數據,以時間序列作為主要依據,對灰色預測模型進行構建,由此能夠得到發展系數a和灰作用量b,分別為-0.0457和49.4879,經過計算之后,能夠得到初始時間序列的方差,即5084.1,檢驗比值C為0.9373。據此獲得的預測精度等級為4級,可以反映出本省干旱災害成災規模的發展趨勢。
2.1.3 風雹災害的預報
選取黑龍江省1997-2019年的大風與冰雹災害數據,以時間序列作為主要依據,對灰色預測模型進行構建,由此能夠得到發展系數a和灰作用量b,分別為-0.0353和7.7347,經過計算之后,能夠得到初始時間序列的方差,即83.0,檢驗比值C為0.9801。據此獲得的預測精度等級為4級,可以反映出本省風雹災害成災規模的發展趨勢。
2.1.4 低溫冷害的預報
選取黑龍江省1997-2019年的冷害災害數據,以時間序列作為主要依據,對灰色預測模型進行構建,由此能夠得到發展系數a和灰作用量b,分別為-0.0206和8.2692,經過計算之后,能夠得到初始時間序列的方差,即273.2,檢驗比值C為0.9845。據此獲得的預測精度等級為4級,可以反映出本省低溫冷害成災規模的發展趨勢。
黑龍江地區應當重視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并根據預報結果,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2.2.1 構建環境保護機制
黑龍江地區的水資源較為匱乏,農作物缺水,不利于生長發育。因此,當地應當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從而解決干旱災害問題。黑龍江西部為干旱地區,可適當加大的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力度,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發展水稻種植工作,以此來實現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對于無節制開采地下水的行為必須予以制止,要增強廣大農戶對水資源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此外,要做好生態資源保護,大面積建設農田防護林,并推行輪作制度,借此來提升土壤的肥力。黑龍江的自然資源較為豐富,應當加以保護和利用,如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等,借此來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平衡[1]。
2.2.2 建立信息發布平臺
農業氣象災害預測預報的最終目的是,給災害預防與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詳實、可靠的依據。為此,應當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對預報結果進行及時發布。如種植水稻和玉米時,可依托信息平臺發布的氣象災害預報結果,針對可能出現的極端惡劣天氣,如大風、冰雹等,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為確保措施的可行性,應當了解大風、冰雹的動向、移速以及對流程度等數據信息,從而減輕冰雹災害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危害。
黑龍江地區作為農業大省,保證農作物的優質、高產尤為重要。為避免的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生長發育帶來的不利影響,應當進行準確地預測預報,據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減輕災害的影響程度,以促進當地農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