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山西 臨汾 041004
國防科技經過多年的發展,雖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總體還沒有達到世界前沿水平,因此國家急需培養大批量的國防科技創新人才。人才是國防科技創新之根本,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起一種新型國防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以院校培養為重點、以國民教育為基石、以部隊自訓為準則,形成了體系上相銜接、內容上相關聯、模式上相協調的培養路徑。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育系統由人才培育理念、人才創新能力培育體系、人才培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三部分構成[1]。三者之間既相互補充又互相制約,缺一不可。當今時代,國家之間的較量與競爭,其實最為關鍵的是人才的較量與競爭,特別是拔尖自主創新人才在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方面具有戰略上的對抗性和前瞻性,引領一國乃至世界國防工業的時代發展[2]。高校國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社會、高校等各方面的力量,使人才的培養質量得以保障。
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主要有: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養體制、高校國防科技創新理念與高校科研實力,以上三點相互關聯,共同影響高校國防科技人才的培養效果。
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離不開高校內部完善的體制。國家對拔尖創新人才的要求已由傳統的知識技能型轉為胸懷世界、科技創新、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重要實踐者,要求擁有杰出的創新能力、廣博的學科知識、包容性的世界眼光、善于從事跨文化交際與溝通的能力[3]。目前高校內實行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新軍事變革下對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需要且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新軍事變革下要求高校盡快完善相應的人才激勵體制和統籌管理體制。因此,高校應結合當前實際情況進行改革與創新,最大程度地發揮高校獨有的高等資源優勢,早日構建未來智能化戰爭需要的國防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國防創新理念會直接影響高校國防創新人才的培育效果,在新軍事變革下,太空戰、網絡戰等新型作戰形式的出現對國防科技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在各種教學活動中樹立國防科技創新理念,培養學生從國防角度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早日成為具有超凡的國防創新理念的人才。
高校雄厚的科研實力對國防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當前各種人工智能技術時刻改變著戰爭形態,所以對國防科技人才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高校應注重提高國防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這直接影響人才對未來智能化戰爭做出預判。通過高校跨學科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各領域人才可以相互交流、探討,加快實現高校國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這一目標。
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養與社會一般科技人才的培養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軍事技術的變革和戰爭模式的轉變均對國防科技人才提出全新的需求,而這一原始需求將直接影響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模式、能力以及必要性等多方面[4]。一是高校應明確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未來新軍事變革下對人才的需求做出相應的培養方案。在知識層面,高校應注重國防理論教育,使人才在戰略知識方面有清楚的認知;在能力培養層面,應側重培養人才協同創新能力,鍛煉其對時勢敏銳的洞察力,尊重科研人員獨特的敏感和創造精神,不斷挖掘和激發自身優勢,鼓勵自由探索新領域,調動其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植根于團隊協作中的個人創造潛能,不斷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凝聚力[5];在素質培養層面,高校應培養出政治覺悟高、擁有家國情懷的創新型人才。二是高校除了要注重培養人才的專業技能,還要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項目的平臺優勢,以高校為基地,進一步發揮部隊和軍工企業在國防科技人才培養中的參與作用,建立軍民融合的創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三是要加強國防科技跨學科、跨專業的布局,推動在國防科技這一領域各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設置新興國防科技交叉學科和專業。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形成具有堅定政治信念的國防科技人才儲備力量。
保證高校國防科技人才培養質量是促進國防科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任務。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加強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推進國防建設、提高國防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