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東至縣供電公司 安徽 池州 2472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1]擲地有聲的話語中,揭示了國企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為廣大政工人員開展黨建工作提供了思路。一方面,做好國企黨建工作,可以讓黨建工作拓展、融入、滲透到企業改革創新、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做好國企黨建工作,堅持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思想引領,能夠提升黨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規范意識,發揮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
部分國企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缺乏活力、教育內容缺乏創新,導致黨員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自主意識不強[2]。一是教育活動缺乏活力,側重于理論化教育,忽視實踐教育,無法幫助黨員文化上解渴、精神上解憂、思想上解惑,不利于將黨員的行動和思想統一到推動黨額實業和企業發展上來。二是教育內容缺乏創新,尚未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文化、先進理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不利于激發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三是教育方式單一,尚未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開展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提升黨員的自主學習意識。
部分國企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度不高,尚未開發智慧黨建平臺,黨建工作效率低下。一是黨員職務崗位、基本情況、考核考評、責任處分等個人情況沒有錄入到相關的系統,尚未形成“臺賬化”管理。二是無法通過線上平臺管理黨員的組織關系、檔案信息、流動信息,黨員管理成本較高[3]。三是沒有開發在線答疑、心理輔導、黨的聲音、網上圖書、時政新聞等功能,智慧黨建平臺的綜合性不突出。
一是部分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沒有融入到企業發展全局,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建設工作的實效性不強,人為割裂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之間的聯系。同時,部分國企發展黨員過程中沒有在突出政治標準的基礎上對黨員的業務能力進行考核,黨員發展工作仍然有待優化。三是黨員組織生活落實不力,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不強。同時,部分國企主題黨日活動缺乏創新,仍然停留在念報告、辦講座、開大會等形式。
為進一步提升黨員政治站位,引導黨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必須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發揮意識能動作用。一是要創新教育活動,組織黨員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形勢教育等活動,抓好意識形態建設,提升黨員對世情、國情的了解。同時,要組織黨員開展公益服務活動,提升黨員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強化黨員帶頭模范作用。二是要創新教育內容,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文化、先進理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堅持以人為本本,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成果,用新思想武裝黨員。三是要堅持教育方式多元化,通過上門送幫學、網絡互動學、錯時集中學等方式對黨員進行教育,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與生產經營之間的關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靈活性。
一是要進一步建設黨員數據庫,將黨員的職務崗位、基本情況、考核考評、責任處分等個人情況錄入到數據庫中,便于后期的管理、考核、評定以及人事調動。二是要對黨組織的組織生活、黨建活動進行宣傳,增進群眾對黨組織的了解。同時,要進一步在線上管理黨員的組織關系、檔案信息、流動信息,提升管理效能。三是要強化智慧黨建平臺的功能,探索在線上為黨員提供答疑服務、教育服務、談話服務、咨詢服務、閱讀服務,充分關心每一個黨員,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
未來更好地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突出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必須要互藏新黨建工作方式。一是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將基層黨組織黨建作為企業固本強基、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不斷提升組織力。一方面,將基層黨建工作內嵌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真正做到“黨員先鋒進基層、黨建進項目、班組有黨員、一線有支部”,確保企業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組織的工作就做到哪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到哪里。另一方面,要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注重把思想政治素養強、法紀意識強的業務骨干發展為黨員,建設好黨員隊伍。二是要進一步落實談心談話、民主評議、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嚴把黨員組織生活,并對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情況進行考核。同時,政工人員要立足于企業發展戰略、業務實際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切實做到精準有效。例如,可以舉辦相應的黨課教育、技術比武、業務競賽等活動,謀求新時期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新契機。
國企黨建工作是國企全部工作的基礎,是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保障。做好新時期國企黨建工作,夯實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思想優勢、組織優勢,能夠促進國有企業長遠穩健發展。為此,必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國企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積極推進黨建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創新,解決內容萬人一方、千篇一律等問題。具體而言,一是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突出黨員政治標準;二是要創建智慧黨建平臺,提升黨建工作效能;三是要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打造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