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老干部大學 楊慶波
多年來,篆刻在藝術領域一直被看作“雕蟲小技”。然而,著名藝術大師豐子愷卻認為:“金石,在小小的圖章中雕刻文字,分厘毫發都要講究,在一切美術中是最精深的一種。”在我的心目中,篆刻藝術是一門“三高”藝術,即“高格調”“高起點”“高難度”,對老年人的眼、手都是一種挑戰。因此,敢于選擇這樣一門藝術來學習的老年人本身就值得敬佩!
我自2012年起擔任老年大學篆書、篆刻專業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老年篆刻教學有了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現整理如下,與大家共享。
興趣是一個人主動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學習。能否培養和提升老年人的學習興趣,是搞好教學的關鍵。人的興趣并非與生俱來,而是與個人的生長環境及生活經歷相關。興趣是會變化的,隨著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深入了解,學習者的興趣可以變得越來越濃,也可能相反,甚至可能會完全喪失。對個人興趣變化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其中指導教師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原道從師》楊慶波
如何才能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呢?在篆刻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用“品味經典,印例延展”的方法授課,即選擇優秀篆刻作品中的經典印例進行學習。力求對所選印例從文字、藝術和歷史等不同角度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與學員們一起細細品味古人制印的高超技藝和高雅情趣,盡情地欣賞和享受篆刻作品的文辭美、書法美、造型美。同時,在解讀印例過程中不局限于印例本身,對印例所涉及的時代背景、人物、地理環境等適當加以介紹,盡可能地增加一些印外知識。
老年人學篆刻的主要目的是娛樂身心,頤養天年。因此,根據老年人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我認為首先應該加強篆刻理論學習,在增強鑒賞能力的基礎上,提高眼力,強化技能訓練。
為此,我在篆刻教學中安排了四個步驟:認識、鑒賞、臨摹和創作,并采取“三步同進”的策略。即將前三步同時展開,在認識印章的同時,對經典的印例進行鑒賞和臨摹——解讀一段理論,賞析一例經典,臨摹一枚印稿,為最終的創作打好基礎。
堅持“印宗秦漢”“印從書出”“印中求印”“印外求印”的學印之路,應當是老年篆刻教學的不二選擇。為配合篆刻課程的學習,我在教學中遵循“篆刻與篆書并重”的原則,安排學員堅持臨習經典印例和經典篆書作品,借以夯實基礎,有效增強篆刻教學的遠期效果。
誠然,老年人學習篆刻面臨許多困難,比如記憶能力衰退,眼、手功能下降,書寫與鐫刻表現不到位,等等。但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老年人學篆刻也有其優勢。比如:相對平靜安逸的生活、與世無爭的平和心態、擺脫工作壓力的閑暇時光,都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使老年人的理解力更強、想象力更豐富。所以,老年學員只要發揮好這些優勢,堅持下去,一定能學好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