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錦萍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是福建省福清市吉釣島上唯一的醫生,34年來她和她的藥箱就是島民的 “海島120”。
“我和孫子已經一年多沒見面了。”本想趁著春節和家人團圓,但為了疫情防控,除夕當天王錦萍還是背著藥箱回到吉釣島。她24小時在崗,保障著近600名島民的健康和安全。因地處偏遠,吉釣島上的物資匱乏,島民的生活必需品全部靠船運輸。上島的所有物資、人員都必須經過王錦萍和村委會在碼頭設置的疫情防控檢查,一張長條桌、一條橫幅,就是這個檢查點上的全部裝備。“不是沒想過用電子體溫計,可島上沒有。”每當運送蔬菜和物資的船上島,王錦萍只能拿水銀溫度計給上島人員測體溫,每人測量5分鐘,一班船的體溫檢測就要花費近半個小時。除了排查體溫,王錦萍還堅持上門給島上獨居老人們看病。82歲的張玉蘭常年被風濕困擾,見到王錦萍就說:“要是沒有你,我怎么活啊?”

每天早上不到8時,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荷花園街道的 “朝輝勞模創新工作室”里,9位網格長已經到齊,每個人都戴著口罩。1月24日,原本在廣州過年的劉朝輝接到通知:社區防疫防控工作全面啟動。大年初一,她和丈夫驅車7小時趕回長沙,家沒回就直接上崗。 “我們負責的片區一共有3165戶、1.6萬居民,共分成9個網格。現在,每個網格配有6名工作人員和6名志愿者,全天24小時輪值,‘嚴格防守’在我們這里絕不是一句空話。”劉朝輝說。網格長只需要負責自己的網格片區,而劉朝輝則需要在這9個網格區之間來回巡查。從詢問、量體溫、記錄,到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這樣的情形,劉朝輝已經做了成千上萬次, “疫情當前,容不得我們有絲毫松懈。”劉朝輝說。

“你們最近怎么吃飯的?你給我說地址,我讓人給你們送飯。”這是陜西省勞模、陜西鴻金鵬飲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發最近重復最多的一句話。隨著抗疫時間的推移,三秦大地也打響了防疫抗疫阻擊戰。開戰伊始,許多一線醫護人員的后勤保障跟不上,吃著泡面上戰場的狀況相當普遍。王新發主動找到醫院,組織職工上門送飯。2月4日,他免費給西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送來了1100份可口的 “愛心午餐”;2月5日,為西安唐城醫院提供210份愛心午餐……王新發一行還先后走進了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西安交大二附院等新冠肺炎救治的指定醫院,為他們送上蘋果、臍橙、紅牛飲料、安慕希等,為最需要營養的人補充營養。 “盒飯雖小,表達的是我們一份愛心!”王新發表示,只要戰役不結束,他的 “愛心盒飯”就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