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重慶在中國的地理版圖上承東啟西、通南達北,是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也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支持重慶打造成國際產業分工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布局前沿產業,建設國際數據通道等,對支持重慶打造國際產業分工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尤為重要。
潘復生說,支持重慶打造國際產業分工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首先要重點布局前沿產業:一是支持重慶重點承接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國際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的前沿產業;二是支持重慶實施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導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物聯網等領域的國際領軍企業、核心項目和關鍵技術布局重慶,支持重慶在大數據智能化領域布局國家級高性能超算中心,組織實施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機器人、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等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培育壯大智能產業集群;三是支持重慶建設國際產業合作園區,創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和國家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聚區,為重慶深度融入國際產業分工提供戰略指導。
他指出,應支持重慶建設中新國際數據通道,逐步建成重慶至東南亞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數據通道,推動重慶成為輻射中西部地區的國際信息通信高地。支持重慶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區域設立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支持重慶深化國際國內通關協作,建設“產業+跨境電商”特色園區和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加快完善信息網、能源網、水利網,推動西北電、三峽電入渝和川渝電聯網,完善“四環二射”重慶市域輸氣干網。
此外,潘復生還認為,支持成渝地區建設西部國家科技創新中心也是促進重慶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重慶打造國際產業分工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一個重要手段。他建議,應盡快批準成渝地區建設第四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為產業轉移提高技術保障。此外,他還建議支持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優先布局在成渝地區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家一類創新平臺;優先支持原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中心等國家二類創新平臺的整合提升;聯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江協同創新區,打造西部創新資源集聚地,并在重大科研項目和資金上給予支持;支持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高標準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