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敏

我國是畜禽養殖與畜禽產品消耗大國,畜禽養殖技術創新成果突出,但對病死畜禽作無害化處理、對病死畜禽無害化產物的再利用、產業化發展起步較晚。在社會進步的時代大背景下,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步提升,對生活質量的安全意識也更加關注,特別是食品安全與人的健康直接息息相關。過去,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多采取焚燒法或掩埋法等。簡單的處理方式,有可能發生次生污染,而推動科學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方法,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資源再利用,是大勢所趨。
兩會期間,本刊記者就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問題對全國政協委員孔令智進行了采訪。他說:“因為疫情原因,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性一直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然而日常食用的家畜肉類產品也有著潛在的健康風險,應予同樣的重視。”
“我國家畜動物飼養總量和消費總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加上居民所養寵物的數量龐大,這些因素都導致我們面臨動物防疫的嚴峻挑戰。在動物防疫工作的各個環節中,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處于關鍵地位。”孔令智說,病死動物在腐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害的寄生蟲,并為傳染病的擴散留下隱患,甚至有可能引發規模疫情。此外,還有一些無良商家將病死動物售賣直接進入消費領域,進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因此,孔令智認為,對于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是政府履行其維護公共健康安全的職能所在,也是當前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建議,應以縣域為單元建設輻射范圍合理的病死動物集中收集點和集中處理中心。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標符合資質的企業,統一負責處理設備的安裝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對區域范圍內病死動物和動物產品進行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
同時,完善立法、加強監管,規定病死動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的職責分工,各負其責,統籌協調。定期對養殖場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臺賬進行檢查,暢通舉報渠道,對于不符合規范要求者加大懲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