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芳 高妍

“今年的全國兩會雖然姍姍來遲,但比往屆更加備受期待。”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政府副市長、中國科協九大代表崔海霞在離京途中與我們分享了此次參會感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與往年相比,字數減少了一半,但穩步發展的信心不減、改革開放的強度不減、惠民惠企的力度不減,以‘六穩‘六保為總基調,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崔海霞說,“尤其是精準聚焦民生保障、企業減負,從政策安排和資金投入上對老百姓和企業的操心事、煩心事提出了很多政策舉措,暖人心、增信心。”
作為主管教育、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旅游、衛生健康、體育等社會事業的副市長,崔海霞近年的兩會建議、議案也都聚焦在這些領域。學前教育發展、教師編制管理、教師考核管理都曾被納入她的建議范疇,今年參會,她將目光聚焦在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管理上。
近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文化需求,全國各地新建了一批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加快補齊了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短板。據統計,目前國內劇院總數已達到3000多家,投資在10個億以上的大型多功能劇院已有近百家。但經調研發現,除一二線城市外,其他地方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普遍存在“建、管、用”相互脫節,重建設、輕管理,建得起、養不起等問題,導致這些文化設施使用效率不高、社會效益不明顯、群眾文化獲得感不強。崔海霞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體制機制老化、運營成本高、人員編制不足、專業能力欠缺等。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是基礎,用好管好是關鍵。”2018年5月,衡水市文化藝術中心正式建成投用,結束了該市沒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的歷史。為避免上述問題出現,衡水市委、市政府大膽改革創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照社會化運營的模式,委托國內一流的第三方機構運營衡水大劇院和衡水市圖書館,實現了多方共贏,值得借鑒。
崔海霞建議國家對各地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情況進行廣泛調研對比,將衡水市的社會化運營經驗提煉總結,把地方經驗變成頂層設計,在全國大力推廣 。
她指出,推廣中應明確權利義務,由政府負責宏觀管理,運營方依循合同約定,聘請專業人才提供專業化運營和精細化管理;還應明確公共文化設施的公益性,可通過政府財政補貼的形式適當投入,與運營方共同保證文化服務價格保持在群眾可接受范圍內,并定期舉辦公益活動,維護文化設施的公共性、公益性。
此外,崔海霞還強調,“文化部門應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對受托方的經營內容進行監督,并約定公益活動的舉辦數量,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