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婉婉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行業得以迅猛發展,其中以住宅建筑的設計、建設的數量最為龐大,而山地住宅小區建筑則是一種特殊的住宅類型,其和普通住宅建筑的設計相比,存在著諸多的差異。因此,在對山地住宅小區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結合山地環境和建筑功能,對此進行綜合性設計。因此,山地住宅小區的建筑設計對設計者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下面,本文就針對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的原則、要點進行探析,希望對相關類型設計提供參考意義。
關鍵詞 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
前言
建筑設計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對建筑工程后續施工和管理具有指導意義,而由于山地環境具有特殊性,在其區域內的住宅小區建筑設計中,就需要做好各個方面的考慮與分析。在全面借助山地有利條件基礎上,還要做好對山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從而實現建筑和景觀的有效融合,而如何實現對山地住宅小區建筑的科學合理設計,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1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的原則
由于山地住宅小區建筑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保證住宅小區規劃布局形態與山地地形相結合。在山地建筑的設計中,需要根據山勢形態,順應或垂直等高線進行布置,為了避免受到山地的地形限制,實現空間利用最大化,往往根據山地地形,通過結合建筑體塊及空間形態的方式,以達到空間的對立統一,高差的成分利用[1]。再次,要保證住宅小區的平面布局和山地地形相結合。對住宅小區的平面布局設計中可以將高差分為三種形式進行處理:A.高差在0~2米范圍內時,可利用場地內放坡、踏步、平臺來集中處理高差,節約成本;B.高差在2~4米范圍內時,可利用底層增加層高來消化掉一部分高差,其余層高可參照A處理;C.高差在4米以上時,可利用高層實現賺錢的目的,也就是可以在高差較大,且具有商業價值的部分設置吊腳商業,在商業價值較弱的部分設置吊層配套,以充分利用高差。最后,建筑的造型設計要和山地的環境相結合。在對山地的造型設計中,此原則是最重要的原則,實現建筑輪廓和山地場地的相呼應,建筑的立面和山地景觀的呼應,同時造型設計還要充分借助露臺和屋頂等的設計,使人們產生美好的視覺觀賞的感受,從而實現山地住宅小區建筑和環境的協調。
2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要點
在某山地住宅小區,場地四周城市道路均已建成,且道路與場地基本無明顯高差,為平接關系。場地內地形較為復雜,場地東側臨城市主要景觀湖面,景觀資源豐富。小區的用地面積為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到了20萬平方米。本文以此住宅小區建筑設計為例,對其建筑設計要點進行分析。
2.1 地形分析
在此山地,原始的地形呈現出北高南低和西高東低的走向,在設計中要結合其地形存在的高差,盡可能保持原始地形,減少土方量。根據地形分析,地塊形態大致為西北最高、東南最低,從西北到東南方向進行下降,南北向最大高差為8米,東西向最大高差為12米,坡度較為均勻,平均坡度為4%。其中場地南側基本無明顯高差,地勢相對平緩,適合實施室外的活動場布置,同時地塊的西面區域的等高線呈現出密集陡峭的狀態,還有一小山體,在設計中就可以種植綠化的植被和小品涼亭,提高景觀的觀賞性[2-3]。
2.2 總平面設計
對山地地形和地塊的規劃控制要求實施綜合分析,此小區規劃指標的容積率僅為1.3,且小區建筑主要是多層及低層的住宅建筑。因此,小區的規劃布局為分片區,分組團進行設置。按照對山地原始地形的分析結果,對部分場地進行土方處理。結合周邊地塊的規劃布局,將多層住宅建筑沿西側布局,低層住宅建筑沿湖、沿東側布局,在豐富城市天際線的同時,實現看湖或者看景戶數的最大化。同時,按照山地地形的分析結果,對部分場地進行土方處理,利用地庫分層分區塊設計的原則,將高差設置于低層住宅建筑樓,以提高低層產品市場競爭力。小區北側由于有陡坡且商業價值較為豐富,為解決其高差較大的問題,在小區最北側一列的住宅樓一層以下設置了一部分吊腳商業。
2.3 住宅單體設計
此項目借助地形的北高南低形態,通過錯層方式實施處理,這樣就能夠避免大范圍的土方開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還能夠實現小區內景觀環境設置的趣味性。由于山地小區場地內的道路坡度較為陡峭,因此,小區設計為人車分流的形式,小區地面無停車位。小區內住宅單體高差錯落,以形成趣味性。
2.4 地下室的設計
在山地小區的設計過程中,一般借助地下的設計來提升小區住宅的品質。在此小區設計的過程中,當地城市技術管理規定中有條文顯示,當地地下室的認定為:“地下室應為房間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的1/2者。”利用此條規范條文,我們設計方將傳統全部低于地面的地下室標高往上抬,這樣帶來了以下優點:A.假設地下室層高為3.0米,則地下室地坪至少可抬高1.0米,由原無采光通風的黑房間,變為可采光,可通風的一半意義上的房間;B.可解決豎向高差問題。由于此小區原始用地西高東低,低層住宅排布為順應等高線排布,假設住宅為6元單,則該棟住宅東西向高差約為2米,如以地下室出地面的高度及地下室的層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節,既能解決同棟住宅內高差多大的問題,又能滿足住戶對地下室功能的需求。
2.5 地庫設計
此項目地庫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原始場地的高差,實行了分區(南北分區)、分塊(低層住宅區域)對設計原則。分區:由于小區西高東低,西側為多層住宅區域、東側為底層住宅區域,為保證小區品質,將地庫分為了兩個區塊,各區塊滿足停車指標需求,實現互不干擾的原則。分塊:由于底層區塊為高差集中處,根據地形特點,結合地庫豎向坡度,將低層區以1.7米的高度差作為模數進行分塊設計,實現利用高差省錢的目的。
2.5 造型設計
在此項目方案建筑造型的設計中,主要是借鑒當地傳統中式的民居建筑類型,且對地塊山地的特征實施充分考慮,在設計中呈現出中式簡約的現代化建筑風格,將白墻黛瓦當作主題,并局部襯以中式園林的小格窗以及灰石壓頂,且通過共有的坡屋面來對高層以及多層的風格差異實施統一;還設計有入戶花園和屋頂花園的平臺等場所,來實現對山地內自然風光進行觀賞。同時,建筑設計中主體色采用了淺色,對中式文化的傳承實施體現,且借助高低錯落住宅樓對層巒疊嶂山墻實現展現,并襯有自然園林以及丘陵地形等,從而構成優雅、精致的山水畫;輔色使用的是暗褐色,對白墻線條實施突出,并保持和城市內大多數樓宇的主體色是同色系的,因此顯得和諧且精致;對局部通過少量的樹木色系相關色彩采用,來營造出造型亮點且和自然生態進行呼應。通過對造型整體色彩設計,對樓宇的整體立體構成實現突出,使小區呈現出錯落有致和簡約韻律的風格,并對中式文化的內涵實現傳承[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地住宅小區建筑具有顯著的特殊性,這對其建筑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其建筑設計中就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設計原則,根據山地條件和建筑功能進行綜合化設計,確保建筑和山地生態環境的相互融合,這也是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胡麗君.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規劃設計分析[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9,(4):27-29.
[2] 劉敬業.基于重慶住宅小區規劃分析山地住宅小區規劃[J].建材與裝飾,2019,(4):113-114.
[3] 陳暉.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的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18):88.
[4] 許文彬.淺談山地住宅小區建筑設計——以瑞金九天御景項目一期方案設計為例[J].福建建材,2017,(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