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松
(安徽金江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本方案從建筑的實用性、獨特性、經濟性和舒適性出發,充分考慮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合理設計建筑功能,精心塑造內部空間和外形,以體現現代化、活潑的食堂建筑。

圖1 建筑示意圖
建筑面積約1179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09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970 平方。一層平面:設置包間、接待等相關用房;地下室平面:咖啡廳、滿足350~400 人就餐的食堂、目標衛生間、廚房、倉儲、設備用房等。平面功能設計以滿足建設單位對項目的要求為設計目標,綜合設置樓梯、設備用房、管井、衛生間等公共用房。
1) 要求,結構安全等級:二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丙級。地下室防水等級:二級。2)抗震設防,合肥市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值為0.10g,抗震設計分組為第一組。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規定,本工程屬丙類建筑,按7 度計算地震作用及采取抗震措施。3)結構設計,本工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本工程空調系統采用直流變頻多聯機。室外機放在一層東側下沉式廣場,室內機結合裝修工程,選用四面出風嵌入式機組或超薄風管機組。餐廳新風系統設全熱交換機。
1) 餐廳、咖啡廳設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按防煙分區面積×60×1.1m3/h 計,外窗自然進風。2) 咖啡廳、包廂設排氣扇機械排風。3) 配電間、污水間設壁式風機排風。4) 衛生間設排氣扇機械排風,外窗自然進風。
1) 水源及計量,由食堂東側引進一路DN80 供水管供食堂生活用水,同時從東側架空管道引進兩路DN 噴淋管道。生活供水上設置水表。2) 給水系統,給水系統豎向分為1個分區,其中地下1 層到地上1 層為地區,采用市政府直供系統。3) 排水系統方案,生活污水、廢水、屋面雨水分質、分系統各成獨立系統排出。
1) 配電形式,本工程消防設備、應急照明為二級負荷,其余為三級負荷;由小區4#變配電房埋地引入電纜至本建筑負一層配電房。2) 適應不同環境的配電系統,配電方式以放射式為主,提供常用、備用、應急電源;通過電纜橋架敷設,引至設備配電箱;支線穿電纜橋架或鋼管暗敷在樓板、墻及柱類;通過線徑的選擇,為用電設備提供安全、穩定的用電。3) 創造適宜工作空間的照明設備,照明設計包括正常照明、應急照明;食堂采用LED 燈作為主要照明光源;樓梯間、走道、衛生間采用LED 燈作為主要照明光源。
1) 總平面,擬建建筑與周邊相鄰建筑間距離均滿足現行相關建筑防火設計規范的要求。2)建筑單體,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積約為970㎡,按自然層設一個防火分區;地下室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分別設置兩個安全出口,滿足疏散距離的要求。
1) 本工程按地下建筑設計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滅火器系統。2) 室內消火栓系統及噴淋系統均采用消防貯水池,消火栓水泵和屋頂水箱聯合供水形式,水泵房設置在58#、59#樓地下室消防泵房內。3) 本工程設置手提式磷酸銨鹽類干粉滅火器。
本工程屬二類公共建筑,地下一層,地上一層;耐火等級地下為一級,地上二級,保護等級為一級,采用區域集中報警系統。單體配電房設置火災集中報警控制器(區域型),自動滅火聯動控制、消防廣播、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本方案設有消防專用電話系統,排煙風機房處設置固定消防專用電話分機。
遵循生態原則是未來建筑設計的必然趨勢。我們在設計中考慮了如下幾個方面:1) 節地方面,由于采用了半地下的空間布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上人屋頂空間形成屋頂花園。2)采光方面為滿足地下空間的采光需求,在建筑的南部布置了可通過的天井,并布設了大面積的開窗,來滿足采光需求。
1) 在地下室南邊設置通欄,設置景觀休閑空間,配合大面積落地窗,使人們可以在建筑中直接地接觸室外環境,在更高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2) 使用新型環保的地面滲水生態磚鋪砌廣場,在保證場地一定綠化率的同時,利用天然雨水留存保持地下土壤濕度,減少灌溉用水,達到環保節能的效果。3) 用高效、節能、低噪音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