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鑫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 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100)
隨著近年來國內高層建筑的蓬勃發展,對混凝土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應在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合理把控工程技術與質量的結合,在施工過程中合理使用、優化施工方案,從全面上提升企業的工程管理水平,從原材料選購與加工到混凝土澆筑與振搗,再到養護工作,從事前、事中與事后做好管理與控制工作,確保施工工藝與方法可以符合質量要求。
混凝土的原材料本身并不是流質的,而是經過與水等材質經過一定的配比產生的,所以在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搬運時十分方便,節省了一大批人力,能夠在施工缺少混凝土時及時地進行搬運。
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在凝固后自身的密度很強,能夠有效的隔絕火與水,同時還能防止外面各種環境的腐蝕。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會出現一些細小的麻點、凹坑或者氣泡。這會導致混凝土出現麻面,不僅影響混凝土的美觀,而且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在于對施工細節的處理不到位。例如,對模板的清理不到位,模板上粘有雜質,導致混凝土出現麻面。如果未對混凝土進行有效的養護,或者在混凝土振搗過程的振搗不充分,導致混凝土內部的氣泡未完全排除等,都會造成混凝土出現麻面現象。
裂縫是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也是危害性較大的問題之一,混凝土裂縫主要分為三種,即橫向裂縫、縱向裂縫以及網狀裂縫等。如果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對溫度把控不當,便很容易出現裂縫問題。在混凝土的養護過程中,如果不能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養護處理,也很容易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除此之外,在外力的作用下也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問題。
混凝土具有自縮功能和約束力強的特征,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需要對混凝土施工問題予以重視。主要是因為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溢水問題和施工結構出現裂縫的現象。為了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需要分析其成因和所帶來的危害,需要對混凝土結構的特征或者施工技術等要求進行充分的認識。另外,還需要對混凝土材料質量不達標的情況等問題予以重視,施工技術人員在對施工技術組織流程進行優化和設計,其具體的流程如圖1 所示: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體強度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質量達到國家相關檢驗標準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術人員一定要根據國家及地區相關工程質量標準的要求,通過實驗進行配合比設計,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試驗方法等一系列的標準來進行試驗、試配,從而達到滿足設計技術指標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混凝土的實際生產過程當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會與設計的配合比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還應該先對砂、石含水率進行測定,并根據實際測試結果調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圖1 混凝土結構施工流程圖
為了能夠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混凝土會在水化反應的作用下,會產生放熱現象,但混凝土會受自身結構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無法在短時間內把混凝土內部的熱量全部釋放出去,這樣就會使混凝土的內、外之間存在較大的溫差,從而混凝土出現了裂縫、變形現象。那么,為了能夠有效地避免這些現象,就要要求相關的技術人員為注意混凝土配置過程中的水灰比例,應該適當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混凝土澆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層、斜向分段、持續推移、一次到頂等。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須退回攪拌站,澆筑過程中絕對不能向已攪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的分層厚度也要準確把握,新一層的混凝土必須在被上層混凝土覆蓋前提下才能澆筑,這樣能將上下層澆筑間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時間范圍內,有效防止因時間間隔過長造成施工裂縫。
混凝土的養護工作也是提高混凝土質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原材料、配比與振搗等方面均被嚴格控制的情況下,依然可能出現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混凝土養護工作沒有做好。完成混凝土澆筑操作后還應及時給予養護,這樣才不能由于強度等級不同、溫差等因素出現收縮裂縫、片狀或粉狀脫落的出現,不會對混凝土耐久性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房屋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茖W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大量的先進技術能夠投入實踐應用到建設中,其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效益,還能保證建筑質量達到要求,有利于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和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