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丹
(重慶市梁平區中醫醫院護理部,重慶 405200)
眩暈病是慢性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中醫學“眩暈病”的患者產生的病狀與原發性高血壓大體相同[1]。相關醫學研究表明,有關中醫學家眩暈病診療經驗的文獻資料,都將與該病當成原發性高血壓的中醫病名相對應[2]。中醫治療往往具有整體觀念和辨證論,并且在多年的高血壓病的診治中,擁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這對眩暈病的早期治療有極大的幫助,能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現對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240例眩暈病患者進行研究,常規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實驗組采用中醫綜合護理技術進行護理。其中常規組,男21例,女99例,年齡31~78歲,平均(60.11±10.32)歲;實驗組男28例,女92例,年齡32~77歲,平均(59.38±9.83)歲。兩組患者數據在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采用中醫常規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保障病室內的空氣清晰,干凈衛生,保障患者能在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中接受治療,護理人員時刻關注患者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報給醫師,并立即處理。
實驗組在常規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之上,采用中醫綜合護理技術。具有如下:(1)加強心理護理。通過患者表現出的不同癥狀對患者實施對應的心理護理,例如肝陽上亢型患者,因其病情,患者極有可能會出現暴躁、憤怒的情緒,該種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針對患者的個人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幫助患者解決內心的困惑,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有效保障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2)臨癥護理。例如患者出現因眩暈而暈仆不知人事時,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專業醫師,并及時做出相應的救助措施,此類情況可以急按患者的人中穴。(3)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患病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飲食方案,例如肝陽上亢型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或者幫助患者食用綠豆湯以及涼拌菜等降火型食物,使用菊花茶或者苦丁茶等茶葉泡茶飲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4)健康知識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幫助患者對病情的注意事項有更多的了解。
通過護理后觀察患者的降壓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患者滿意度、治療依從率、健康教育知曉率。
研究數據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y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降壓效果要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降壓效果比較[n(%)]
另外在患者滿意度方面,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達97.5%(117例),而常規組僅79.33%(94例);在治療依從率方面,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率為91.67%(110例),而常規組為76.67(92例)%;在健康知曉率方面,實驗組患者健康知曉率為92.50%(111例),常規組為75.00%(90例)。
眩暈病的發病原因多是因為患者飲食合理、過度勞累、外傷等,眩暈病的發病和患者的腎、肝、脾等器官有著明顯的聯系[3]。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中醫綜合護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對患者的治療有積極的推進作用[4]。以肝陽上亢型患者為例,患者多是會發生情緒方面的不良表現,護理人員根據此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心里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控制情緒,能有效幫助患者調節自身。
部分患者屬于氣血虧虛型患者,根據此類患者的實際情況,護理人員可以從患者的營養方面進行干預,對患者的營養進行監控,減少患者眩暈的出現,多食用一些補氣血的食品,能有效幫助該類患者的治療[5]。中醫整體護理的方法從心理、飲食、安全知識教育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具有綜合性的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綜上所述,經過中醫綜合護理技術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在降壓效果、患者滿意度、治療依從率以及健康知曉率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護理效果,相比常規組各項都要趨于優勢。結果表明,對眩暈癥的治療采用中醫綜合護理技術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降壓有效率、患者滿意度、治療依從率、健康教育知曉率,對眩暈癥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