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艷梅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蘇 淮安 223002)
在臨床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當中,喘息性支氣管炎屬于十分常見的一種,這類患兒主要以輕度感冒樣癥狀為表現,如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且患兒在清晨、夜間的時候癥狀發作更為明顯[1]。為了保證此類患兒的治療效果,需要在對其實施對癥治療的同時選擇高效的護理方案[2]。我院針對此類患兒選擇兩種護理模式,現分析如下。
納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分成對比組(28例)及觀察組(28例)。對比組男20例,女8例,年齡2~10歲;觀察組患兒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2~10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資料進行分析后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比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遵醫囑選擇治療藥物,對治療期間的體征指標等進行觀察,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觀察組患兒接受全面護理:
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帶患兒及其家屬盡快熟悉病區、病房環境,多與患兒溝通。對于年齡較大患兒,可選擇聊天的方式,幫助患兒消除陌生感與恐懼感。如果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溝通,可選擇肢體安撫的方式幫助患兒平靜下來。在患兒病情發作時做好排痰處理,指導患兒學習正確的咳嗽方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憋悶、喘息、呼吸不暢等方式,如果出現上述癥狀,需及時進行吸氧與平喘等。在患兒接受霧化吸入治療時,觀察其體征情況。治療后指導患兒及時漱口,觀察口腔狀況,避免出現潰瘍。護理人員需要讓患兒家屬學習一些護理方式,并且掌握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相關知識,讓家屬監督患兒每日多飲水,這樣可以對痰液進行一定程度稀釋。針對患兒的病房,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清潔與消毒,每日進行通風,避免出現異味等刺激患兒的呼吸道。護理人員需要讓患兒完成過敏原檢測,并且做好生活指導。讓家屬把握好不可以食用的食物種類,比如辛辣食物、海鮮等,以免刺激呼吸道。患兒家屬需要隨天氣為患兒增減衣物,并且讓患兒遠離毛絨玩具、寵物等,在家的時候也要做好通風,并且幫助患兒每日進行適當運動,提高身體抵抗能力[3]。
對兩組患兒接受不同方式護理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結合其臨床癥狀的好轉程度分成無效、好轉與顯效,總有效率為好轉+顯效/n×100%。無效:患兒接受護理后的癥狀無任何改善,部分患兒癥狀出現加重;好轉:患兒的主要癥狀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未見進展,但仍然會出現咳嗽;顯效:患兒護理后的癥狀消失。體征等恢復正常,未見咳嗽等癥狀。
將研究數據代入SPSS 19.0軟件包中進行計算,計數資料n(%)接受x2檢驗,P<0.05即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對象接受護理干預后的效果好于對比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接受不同方案護理后的具體效果觀察比較[n(%)]
喘息性支氣管炎是目前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且各年齡段人群都可發病,患兒的數量也較多。患兒患上該病的因素較多,包括自身遺傳因素、所處環境因素等[4]。針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除了需要讓其接受及時治療,還需要讓患兒接受對應的護理干預,才能確保治療效果較好。
我院針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選擇全面護理方案,與常規護理相比,全面護理的優勢在于覆蓋范圍較大,且護理流程聯系更為緊密,護理內容更為精細,護理要點更為詳細、豐富。護理人員會從多方面入手,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滿足患兒的不同護理需求[5]。我院護理人員會盡快幫助患兒熟悉病房,并且做好患兒的情緒疏導,避免其負性情緒嚴重。護理人員也會做好患兒排痰、口腔護理等,并遵醫囑進行各項操作,對患兒的病房進行清潔與消毒,以免刺激患兒呼吸道。此外,護理人員也會交代給患兒家屬一些注意事項,比如飲食禁忌等,讓家屬掌握一些護理知識,這樣可以做好患兒的居家護理,避免患兒回家后呼吸道不適反應加劇。在此次研究當中,兩組患兒入院后分別接受不同類型的護理方案干預。在對比相關數據之后可知,接受全面護理的患兒總有效率更高,與接受常規護理的患兒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印證了這一方案的優勢。
綜上所述,針對患有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患兒護理方式選擇而言,應用全面護理可以有效保證患兒的護理效果,該方式可作為首選護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