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芳,鐘玉青,許 燕*
(柳州市人民醫院婦科一病區,廣西 柳州 545006)
各種微創型手術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在臨床外科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而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極多的優勢,但是卻屬于有創治療,加上患者疾病產生會有負性心理情緒的出現,不了解手術情況,甚至不當的護理,將會有術后并發癥的出現[1]。所以臨床上告知患者手術相關的知識,實施必要的護理措施極其關鍵[2]。此次研究通過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采用多學科協作模式下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進行治療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12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兩組各63例。選擇多學科協作模式下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的是觀察組,擇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的是對照組。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心理狀態評分情況。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患;不愿參與此次研究;伴隨嚴重器質性障礙疾病者。納入標準:符合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所有臨床指證;既往無精神病史;不伴隨嚴重器質性障礙疾病者。其中觀察組年齡(24~50)歲,平均(38.2±1.1)歲,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為(25~48)歲,平均(38.8±1.3)歲,均為女性。對比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術前指導、訪視,進行入院宣教,并解答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同時要實施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準備,進行婦科常規護理措施,術前8 h禁水、12 h進食[3]。待肛門排氣后逐漸過渡半流質飲食、普食,并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教育。
1.2.2 觀察組
選擇多學科協作模式下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經婦科主任和護士長擔任組長,成立多學科協作管理工作組,核心成員包括婦科醫生、專科護士、營養科醫生、麻醉科醫生等,通過微信群進行及時交流,并匯報患者的治療方案、病情等,以及心理、精神狀況,評估分析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制定系統、合理護理方案。(1)術前準備:2 h按照患者需要實施葡萄糖水口服,禁食6 h、禁飲2 h[4]。(2)心理護理:經多學科協作小組介紹微創優勢,合理麻醉方式,以及手術的具體操作情況,和預后、轉歸等關系,保證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科學認識腫瘤,指導家屬為其實施頭部按摩,實施放松療法。雙手指腹由前往后梳全頭部,前臂帶動腕關節掃散推動,雙手指腹按摩頭部,每次10 min,每天2次。睡前按摩足底涌泉穴,放松療法持續至出院。(3)術后早期康復鍛煉:指導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取半臥位,指導家屬為患者按摩下肢,實施股四頭肌舒縮、踝關節伸屈等鍛煉,每次10 min,每天2次[5]。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心理狀態評分情況。
應用SPSS 17.0軟件,組間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以率(%)表示,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52例(82.5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61例(96.83%)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相較于對照組12例(19.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例(11.11%)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DS SAS觀察組 63 41.87±3.45 40.21±2.97對照組 63 58.49±4.33 56.11±4.18
經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自身機體遭受損害,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情緒,易造成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下降,身體狀況發生轉變,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及手術效果。近些年出現的多學科協作模式下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促進疾病康復、減少醫療費用,加強學科合作和學科間互動,保證治療護理更加系統、規范化[6]。此次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52例(82.54%),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61例(96.83%)更高;相較于對照組12例(19.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例(11.11%)較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較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采用多學科協作模式下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取得顯著治療效果,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不良負性心理情緒,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