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健,劉 會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沭陽醫院,江蘇 宿遷 223600)
就胸部損傷患者來說,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伴隨肋骨骨折問題的發生,臨床中給予患者治療工作,主要是將連枷胸傳統固定方法進行應用,但是其臨床效果較差,而記憶合金環抱式接骨器的效果則較為顯著,在將其方法進行應用時,還需要將早期護理干預方法進行應用。本研究則基于此,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
以我院患者為例,患者的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者88人,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為對照組,給予早期護理干預的為實驗組,各44人,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齡43~67歲,平均(55.44±2.33)歲。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實驗組則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
心理護理:患者通常會受到疼痛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各種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而且很多患者對新技術方法的認識較差,容易產生焦慮的不良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能夠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護理,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積極的溝通交流,將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并為患者講解相應的手術方法,提高患者認識,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
體位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在患者麻醉蘇醒后,保證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并幫助患者選取半臥位,在第1~2小時內,將患者的床頭抬高,度數在15~20,在術后2~4小時,則需要將床頭抬高30度,在4小時以后則需要將床頭抬高45~60度,或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幫助患者選取舒適體位。并主要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活動,主要為上肢伸屈,外展,旋轉體位等。
呼吸道護理:給予患者有效排痰是護理工作開展中的重要內容,需要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常規排痰干預的基礎上,給予患者有效的講解,幫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方法,同時需要對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給予患者及時聽診,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及時有效的護理方法。
早期下床活動:護理人員將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為患者進行講解,提高患者下床活動意識,并能夠從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進行出發,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將患者的活動時間,范圍和強度等進行確定,在患者術后6~8小時輔助患者坐起,給予叩背和四肢等主動活動,并在補液后,協助患者移做到床邊,保證雙下肢下垂,進行擺動,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等。并在第2天,然你敢患者下床行走,從而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效果。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0.0為工具,對此次研究中所出現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計量資料(±s)的比較結果予以t值驗證,對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予以x2值驗證,當結果呈現出P<0.05時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分析價值[1]。
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置管時間分別為(16.55±2.33)天和(3.39±1.95)天,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時,實驗組的時間更短,效果更好,詳情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指標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指標情況比較(±s)
組別 n 住院時間 置管時間實驗組 44 16.55±2.33 3.39±1.95對照組 44 20.95±3.56 5.40±2.00 t 7.495 5.405 P<0.05 <0.05
就多發性骨折患者來說,其在術后的疼痛程度得以減少,可進行適當地早期活動,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就胸部損傷患者來說,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伴隨肋骨骨折問題的發生,臨床中給予患者治療工作,主要是將連枷胸傳統固定方法進行應用,但是其臨床效果較差,而記憶合金環抱式接骨器的效果則較為顯著,在將其方法進行應用時,還需要將早期護理干預方法進行應用[2]。給予患者早期護理干預,需要護理人員將各項操作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患者在明確自身疾病發展,對相關措施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將不良情緒進行消除,同時保證護理效果,提高有效率,可積極配合各項工作的開展,樹立治療自信心,可進行早期下床運動,促進自身身體功能的恢復,提高肢體運動能力,保證骨折部位的恢復,促進效果。
綜上所述,在多發性肋骨骨折術后患者中,將早期護理干預方法進行應用,其效果顯著,可將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臨床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