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梅
(江蘇省太倉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400)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加,腎臟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步入高發時期。血液透析現已成為治療急、慢性病腎衰竭治療的主要方法,患者會因血液透析帶來的傷痛,加重患者病情的進展,影響治療的效果[1]。有研究表明,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可為臨床工作的護理內容進行標準化運轉,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2]?;诖?,本文探究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予以健康護理路徑干預的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采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腎衰竭患者4例,糖尿病腎病2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40例,所有患者均為動靜脈內瘺患者和右頸內靜脈置管患者,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分為WN組(n=36)和WM組(n=34),WN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42±3.25)歲,平均置管時間(11.08±1.11)月,頸靜脈置管12例,動靜脈內瘺18例;WM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57.10±3.14)歲,平均置管時間(10.13±1.05)月,頸靜脈置管16例,動靜脈內瘺18例。納入標準:均無精神異常且愿參加者。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異常者;(2)近期服用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者。兩組血液透析患者資料、疾病類型、置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WM組
予常規護理干預。
1.2.2 WN組
予健康護理路徑干預,
(1)建立健康護理路徑干預護理小組,由醫生和護士共同組成,結合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和治療的路徑,為患者制定健康護理教育計劃,并由小組成員對患者展開1對1的健康教育,并根據臨床經驗和先進的醫療技術護理方法等,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手冊,并指定病房內常見、潛在、風險因素等護理要點以及應對舉措,不斷完善。
(2)入院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護理環境,并對患者予以親情式陪伴,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注意事項,并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為患者營造真實的血液透析環境,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加強患者自身的皮膚清潔和護理[3]。
(3)透析中,小組護理人員需向患者進行現場示范,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期間導管的維護以及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加強患者透析期間的飲食和護理教育,根據患者自身狀態與一般針對性的護理教育。
(4)透析后,小組護理人員需加強告知堅持血透的重要性,妥善固定內瘺管,清潔患者內瘺皮膚后予以局部熱敷10 min,予以喜療妥軟膏涂抹周圍皮膚,指導患者進行內瘺部位的局部鍛煉,加強還自我護理、保養,檢查其通暢情況,并告知醫院內導管維護時間,合理飲食,定期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小講堂。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差異: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分問卷(GQOLI-74)評分方法,對患者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四個維度進行評價,每項評分區間均為0~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佳)。
應用SPSS 26.0統計,組間采用t檢驗。
WN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優于WM組,差距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差異(±s,分)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差異(±s,分)
組別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物質生活狀態 社會功能WN組(n=36) 95.52±3.32 96.41±2.45 94.78±3.56 94.13±2.53 WM組(n=34) 80.95±6.48 81.42±8.72 80.15±10.28 78.42±5.36 t 24.12 20.25 16.39 28.78 P <0.05 <0.05 <0.05 <0.05
血液透析治療的原理與半透膜的運用原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可能會因血管通路受阻出現其他合并疾病,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的愈后效果。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有2百萬的患者需要進行長期血透維持治療[4]。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方法,是以患者身心舒適為護理核心,以時間軸為護理導向,為患者制定整體護理的流程,并對患者病情的動態發展,制定連續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5]。
本研究表明,WN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優于WM組,通過建立健康護理路徑干預護理小組,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護理教育計劃,入院時予以親情式陪伴,注重患者身心靈的舒適,并為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手冊,透析前為患者營造真實的血液透析環境,加強患者透析期間的飲食和護理教育,透析后定期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小講堂等健康護理路徑干預策略,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教育,有助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中,予以健康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