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君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婦科二病區,安徽 合肥 230088)
在婦科腫瘤婦科腫瘤的臨床治療中,為了長效控制病情的穩定,防止疾病的持續進展,需要采取化療的方式,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與擴散,降低疾病風險。在婦科腫瘤患者長期、持續的化療期間,留置PICC導管,可以降低化療的刺激性作用,避免靜脈血管受到損傷[1]。但在PICC導管留置期間,還需要警惕穿刺點滲血、穿刺點感染以及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準備好應對措施,同時加強對PICC導管的維護,進而為化療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2]。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8年4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化療的94例婦科腫瘤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中,患者年齡25~69歲,平均(51.34±4.12)歲。對照組中,患者年齡24~68歲,平均(52.79±4.65)歲。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由我院具有PICC穿刺資質的靜療專科護士在超聲引導下使用三向瓣膜式導管進行置管操作;對照組:給予PICC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干預;①導管維護:精細化的展開PICC導管維護工作,置管前進行治療指導。護理人員應該結合婦科腫瘤疾病、化療相關知識,說明PICC導管的優勢,減少患者的顧慮。在PICC導管留置期間,護理人員則需要說明PICC置管期間的風險因素,介紹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穿刺點滲血、穿刺點感染、靜脈炎)以及預防措施,進而強調留置PICC導管維護的重要性,引導其自覺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同時可以加強自我防護。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關注其情緒變化。為了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需要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便于PICC導管留置以及化療的順利進行,減輕患者的不適癥狀。②并發癥預防和處理:在PICC置管操作中,動作應輕緩、柔和,減輕導管對于患者的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生風險。置管成功后,給予患者側肢體的運動護理,患者側肢體不能負重、過度外展等,此時很容易增加血管內壁的機械刺激,一定要注意置管3~4天后,在直徑10 cm范圍外進行熱敷,3~4次/天,每次10~15 min[3];觀察穿刺點滲血情況,貼膜外穿刺點處以折疊小紗塊加壓,有效運用力學原理, 再利用改良后的繃帶固定牢固的同時,整個臂圍受力均勻,避免輸液接頭對局部皮膚的壓傷,壓迫止血效果好[4];進行止血、包扎的同時,還應該限制患者的肢體活動,避免做提拉、外展等動作。加強手衛生管理,嚴格無菌操作,使用最大化的無菌屏障,配合使用抗菌藥物,防止病菌侵襲,預防感染的發生。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x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6.38%的患者發生并發癥(穿刺點滲血2例,穿 刺點感染1例,靜脈炎1例),低于對照組的23.40%(穿刺點滲血5例、穿刺點感染3例、靜脈炎3例),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371,P<0.05)。

表1 護理滿意度對比[n(%)]
表2 護理效果觀察(±s)

表2 護理效果觀察(±s)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 SF-36評分觀察組(n=47) 38.07±2.75 37.55±3.84 73.82±4.07對照組(n=47) 43.85±3.60 48.32±3.61 67.34±4.82 t 8.747 14.009 7.042 P<0.05 <0.05 <0.05
在婦科患者接受化療的過程中,留置PICC導管,建立靜脈通路,便于長期靜脈營養支持及用藥,可以減少化療藥物對于靜脈的刺激。而在留置PICC導管期間,患者的穿刺部位肢體活動不受限制,不會干擾和妨礙患者的日常生活。PICC導管的留置,對于患者的損傷程度較低,能夠降低化療期間的安全風險,但是需要重視PICC導管的日常維護,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5]。同時針對各類并發癥,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妥善予以處理,減輕并發癥的危害性,避免對化療形成干擾,保障化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婦科腫瘤化療的臨床療效,減少鳳險因素的干擾,需要加強對PICC導管的維護,并針對幷發癥的預防和處理,采取針對性護理策略,進而獲得良好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