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芳
(沭陽縣人民醫院核醫學科,江蘇 宿遷 223600)
核醫學治療是通過核技術和標記物診治的學科,用于臨床診斷、治療時,將放射性核素、標記化合物注到患者體內,診斷治療全程,患者都有受輻射的風險[1]。行同位素治療期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則能有效減少承受的輻射量,從而減少治療風險,保證患者同位素治療的安全性[2]。本文取50例行同位素治療的患者,分組后將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對比,以此探討綜合護理的有效性,報道如下。
對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同位素治療的50例患者進行研究,雙盲法隨機分組,對照組25例,男6例,女19例;年齡23~72歲,平均(52.2±6.5)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3例,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后12例;觀察組25例,男7例,女18例;年齡18~80歲,平均(53.8±6.1)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4例,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后11例;兩組資料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排標準:入選對象均接受同位素治療,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了不配合護理,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對照組在同位素治療時接受常規護理,根據醫院護理流程,執行各項操作。需要注射放射性藥物時,護理人員要提前檢查注射器和針頭是否保持緊密的連接,防止藥液發生外溢,導致輻射性污染。放射性治療或檢查時,護理人員要根據操作規程進行各項操作,控制時間,避免時間過長的放射性照射。核輻射治療時,患者要獨自在候檢室中,隔離患者和家屬,防止患者和家屬互相照射情況發生。觀察組在同位素治療時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個體化護理。針對特殊情況的患者,例如: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要盡量不選擇此種診治方案,如果一定要接受同位素治療,也要和嬰幼兒進行隔離,防止對嬰幼兒照射,引起輻射傷害。如果是患兒接受此項治療,要減少放射性藥物劑量,如果患兒不愿意接受治療,哭鬧不止時,檢查前要為患兒注射鎮靜劑,使檢查或治療工作可以順利完成。
(2)用藥護理。患者需要口服同位素,服藥前模擬服藥方法并演練,患者服藥方法完全正確后再給患者服用。用藥后,指導患者漱口,將食道中放射性藥物進行沖洗。如果是選擇靜脈注射給藥,要在穿刺回血后,再將藥液注入,再拔針。
(3)其他護理。用藥后指導患者按壓穿刺點,避免藥物外滲,使成像質量受到影響。提前準備好溫水,指導患者飲水500~1000 mL,促進放射性藥物的代謝,也能提高顯像的質量,減少受輻射劑量。護理人員通過監控查看患者情況,觀察患者的適應癥,及時發現異常,上報醫生處理。通過語言安慰和鼓勵患者,堅持完成檢查工作。
對兩組行同位素治療的患者護理前后承受輻射量進行記錄,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處理,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承受輻射量(1.215±0.036)mSv低于對照組(3.182±0.040)mSv,所受輻射量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承受輻射量(±s,mSv)

表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承受輻射量(±s,mSv)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25) 4.857±0.048 1.215±0.036對照組(n=25) 4.860±0.052 3.182±0.040 t 0.4682 8.7726 P 0.4938 0.0030
核醫學技術用于疾病診斷治療已進展到了分子水平,通過射線束、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把微量藥引到患者體內,以此用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研究[3]。患者臨床接受核輻射檢查治療時,放射性核素進到機體內部,會受到輻射傷害的風險,輕度會引發乏力、不適和食欲減退,嚴重時還會導致重度急性放射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本次研究結果證明,行核醫學治療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少受核輻射量,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核醫學治療的安全性[5]。
綜上所述,行同位素治療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以明顯減少患者承受的輻射量,保障患者治療安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