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媛媛,宦 燕,李婷婷,于靚靚,王 均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創傷事件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使患者身心健康受到直接影響,同時呈較高致殘率和死亡率,會對臨床搶救和護理提出較高要求。對此,發生危險事故后,盡早采取救治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全面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提高其搶救成功率[1]。
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嚴重創傷患者,共90例,隨機分參照組與實驗組,各組45例,事故原因:交通事故38例,墜落傷15例,跌傷13例,壓傷與砸傷24例。參照組患者年齡介于19-58(38.5±2.5)歲,男25例,女2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介于20-58(39±3)歲,男26例,女19例。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資料(年齡和性別等)比較差異無意義(P>0.05)。
對嚴重創傷患者進行護理時,參照組選擇常規護理方法,即患者入院后展開生命體征的全面檢查,根據患者病情展開綜合評估,科學制定其治療方案。為患者創建靜脈通道,保證呼吸狀態正確。實驗組展開創傷急救護理,具體包括:(1)對患者血壓和呼吸等體征進行密切監測,按照患者情況選擇有效護理措施,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科學預測其病情變化,以便于根據病情制定護理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的評估,并對患者營養與代謝、排泄等予以評估,結合實驗室的檢查結果,以實現全面風險評估[2]。(2)向患者進行責任制護理,首先創建責任小組,整個護理工作由組員進行具體實施,每班安排1名責任護士,以實現患者連續整體護理,保證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3)急救護理工作中,首先需要維持高度集中狀態,利用沉著冷靜狀態處理急救過程面臨問題。針對患者不良情緒予以安撫,以提升患者治療信心,使其具有較高依從性,可以配合完成各項急救處理,確?;颊呱踩玔3]。(4)詳細記錄患者搶救過程用藥狀況,搶救工作需要按照查對制度進行,保證整個工作的快、穩、準,避免發生差錯。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算數據,搶救時間用(±s),進行t檢驗,搶救成功率與滿意率用(%),進行x2檢驗,P<0.05差異有意義。
參照組搶救時間(63.67±17.85)min,實驗組搶救時間(45.71±17.12)min,對比有意義(t=4.8712,P<0.05)。
參照組搶救成功率82.2%(37/45),低于實驗組97.7%(44/45),比較差異有意義(x2=6.0494,P=0.0139)。參照組滿意率75.5%,低于實驗組95.5%(P<0.05),如下表1。

表1 滿意率對比[n=45、%]
在急診外科中,通常收治患者具有危急和重癥等特征,其中嚴重創傷患者所占比例較大,患者人數呈現持續增加趨勢,甚至會對患者全身系統功能造成損害,將患者送至急診科時,其生理功能會處于耗竭狀態,如果未進行及時有效處理,極易引發嚴重并發癥,如體溫降低與酸中毒等,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4]。因此,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科學展開護理干預,屬于患者搶救成功關鍵。在急診科不斷完善下,許多創傷急救小組已經有相應專業定位,可以保證急救護理的系統化展開,同時保證護理人員的科學分配,以實現患者有效搶救。
本文研究中,45例嚴重創傷患者進行創傷急救護理后,其搶救時間(45.71±17.12)min,搶救成功率為97.7%,滿意率為95.5%,均比參照組理想,且差異有意義(P<0.05),可見,此種護理模式具有較高應用價值,首先要求護理人員忙而不亂,按照統一指揮進行科學分工,快速展開搶救處理,在縮短病情評估同時,還需要展開呼吸和心率等各項指標監測,確定處理重點,以提升患者搶救效率。部分研究顯示,創傷急救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黃金時間”,是保證患者生命的關鍵,可以提升搶救成功率。
由此可見,對嚴重創傷患者進行搶救時,將創傷急救護理應用其中,不僅可以縮短患者搶救時間,而且還能提升其搶救成功率,改善滿意率的同時,保證患者病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以提高其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