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芳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母胎醫學中心產科二病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與精神過度緊張、氣溫變化過大、營養不良以及子宮張力升高等因素有關,該病好發于妊娠中晚期,我國約有百分之十的初產婦合并該病,妊娠高血壓的發生可增加孕婦心臟負擔以及胎盤早剝率、新生兒窒息率,因此定期產檢、篩查孕婦妊娠高血壓患病風險,給予針對性干預有顯得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38例行常規護理干預患者與38例行綜合護理干預患者后期妊娠高血壓發病率以及分娩結局。
實驗組(n=38 例):該組女性年齡/平均年齡為:23 歲~35 歲、(30.32±1.14)歲,孕前平均體質量為(26.42±0.32)kg/m2,高危因素:高血壓家族史、未定期產檢、精神過度緊張、羊水過多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別有7例、12例、6例、5例、8例。對照組(n=38例):該組女性年齡/平均年齡為:21歲~35歲、(30.28±1.12)歲,孕前平均體質量為(26.41±0.31)kg/m2,高危因素:高血壓家族史、未定期產檢、精神過度緊張、羊水過多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別有7例、10例、6例、6例、9例。本次研究對象在平均年齡、孕前平均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方面,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對于合并高血壓家族史以及未定期產檢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向患者強調定期產檢的重要性,囑患者定期入院產檢。對于羊水過多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護理人員均遵循醫囑給藥,并向患者家屬規律用藥對分娩結局的影響,協同患者家屬監督患者用藥。對于精神過度緊張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通過聊天談話的形式了解導致患者緊張的原因,糾正患者錯誤認知。
1.2.2 實驗組
(1)為妊娠期高血壓高危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請患者關注科室微信公眾號,并定期通過微信、短信或電話的方式與高危孕婦進行溝通,提醒孕婦定期入院產檢。若患者居家期間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過電話與醫護人員取得聯系,醫護人員協助患者盡快實施檢查,并給予針對性治療。(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干預前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耐心傾聽孕婦訴求,為孕婦發放宣傳手冊,指導產婦科學開展胎教,并在待產期間適當運動、閱讀,轉移對自身疾病的關注。(3)營養干預:護理人員應結合孕婦人陳前體重以及日常活動,計算孕婦每日所需熱量,囑孕產婦在保證平衡膳食的基礎上保證50%-60%的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20%-30%的能量來自脂肪,12%- 20%的能量來自蛋白質。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以及分娩結局。
SPSS21.0系統處理結果數據,(%)表示的百分數應用x2檢驗,P值超過0.05則表示組間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有2例患者確診妊娠期高血壓,對照組9例患者確診妊娠期高血壓,實驗組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5.26%)明顯低于對照組(23.68%),兩組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經x2檢驗5.216,P值<0.05。
實驗組患者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分娩結局[n/%]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在多種因素的導致全身小動脈、冠狀動脈痙攣,繼而導致外周血液阻力升高,破壞全身小動脈、冠狀動脈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增加難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其中有無高血壓家族史、是否定期入院產檢、心理壓力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羊水過多均為妊娠期高血壓高危因素[2]。對于妊娠期高血壓高危患者常規護理干預為篩檢、預測以及監管,近些年在“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啟發下,妊娠期高血壓高危孕婦孕期綜合干預被提出。妊娠期高血壓高危孕婦孕期綜合干預針對于無法直接接受醫院監管的患者,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短信等形式提醒患者及時產檢,并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在糾正孕婦錯誤認識的同時提升孕婦自我護理能力,促使孕產婦通過糾正不良生活生活方式提升自然分娩率。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低、自然分娩率高,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高危孕婦孕期綜合護理干預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