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君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2)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嬰幼兒鼻根扁而寬,鼻腔相對較短,后鼻道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無鼻毛,因此易受感染[1]。我院2018年起組織全院各科室開展護理質量CIP,涉及病人癥狀、流程缺陷、不良事件等,通過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項目,可緩解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鼻塞癥狀,提高患兒舒適感,促進快速康復。
本次選擇2018年7月來我院就診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塞嬰幼兒30例,年齡29天-3歲,平均年齡2.2歲,男15例,女15例,病程5-7天,按照鼻塞常規護理實施護理。選擇2018年8月-12月來我院就診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塞嬰幼兒30例,年齡年齡29天-3歲,平均年齡1.9歲,男15例,女15例,病程5-7天,按護理質量改進措施進行鼻塞護理。比較兩組患兒資料,P>0.05。
1.2.1 常規護理
調查2018年7月上呼吸道感染鼻塞嬰幼兒30例。患兒入院后,針對鼻塞癥狀,責任護士給予鼻塞健康教育:避免打噴嚏和用力咳嗽。指導患兒勤漱口,保持口腔無異味。不會漱口的患兒,指導患兒家屬給患兒多飲水,保持口腔無異味。
1.2.2 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1.2.2.1 成立護理質量改進小組
護士長擔任組長,N2級以上護士6名參與護理質量改進。確定改進項目的主題、定義、計算公式、設定目標值、原因分析、擬定改進措施。全科護士落實護理措施,數據收集。
1.2.2.2 實施改進措施
2018年8 月-12月隨機抽取上呼吸道感染鼻塞嬰幼兒30例,除了實施鼻塞常規護理措施[2],再加實施護理質量改進措施:①生理鹽水濕潤鼻腔。臨床分析氯化鈉,作用巨大,可將患兒鼻腔粘膜滲透壓正常維持并將血管充血水腫程度明顯減輕,在改善鼻腔通氣方面,效果理想,可將患兒良好呼吸生理功能有效維持并促使患兒血氧飽和度明顯提高[3]。使用生理鹽水棉簽濕潤雙側鼻腔,每天3-6次。②體位療法。采用體位引流的原理,抬高患兒背部30°并擺放患兒至半臥位,若患兒堵塞左側鼻孔,應保持向右側臥體位,若患兒堵塞右側鼻孔,應保持向左側臥體位。同時可以食指在鼻旁兩側上下來回搓20-30次,促進通氣。③熱敷鼻子。用熱毛巾敷鼻子2-5分鐘,可暫時緩解鼻塞,注意毛巾不要擠得太干,留一點水汽,保證熱量。④為患兒迎香穴實施按摩處理:利用雙手食指羅紋面,在患兒迎香穴位上吸附并指定下頜骨旁,放松腕部并將支點放在肘關節上,將腕和掌指關節帶動,然后輕柔緩和擺動;每次按摩時間控制在5min-10 min,可隨時進行,也可保持每日3次按摩[4]。按壓迎香穴可促進鼻部血液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通竅效果。⑤熱水泡腳后按摩涌泉穴。睡前用熱水泡腳20-30min,用拇指按摩涌泉穴至足底微熱。涌泉穴具有生髓通竅之效,配合足底熱療,效果更佳。
將鼻塞癥狀分為4級,即正常。輕度鼻塞:輕微鼻塞流涕,呈交替性或間歇性,不影響呼吸、眨眼、進乳;中度鼻塞:鼻塞較重,流涕多,影響呼吸、進乳。重度鼻塞:嚴重鼻塞、流涕,呈持續性,張口呼吸,拒乳,影響呼吸、睡眠。
消失癥狀為臨床控制,表現為呼吸順暢;癥狀減輕為有效,表現為不干擾呼吸、睡眠,未出現或者明顯減輕拒乳、呼吸困難以及煩躁等;其他情況為無效。總有效率是前二者百分率相加之和。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上呼吸道感染鼻塞嬰幼兒落實護理措施3天后緩解鼻塞效果分析(例)
兩組患兒均無任何不良癥狀發生。
我院每隔半年需要組織一次CIP成果展示并評選,給予鼓勵,目的是激勵全員積極參與CIP。
本組研究中,將緩解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鼻塞癥狀作為護理質量CIP進行持續改進,小組成員每月開會,討論數據收集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不斷進行護理措施的優化,有報道提及,生理鹽水鼻腔沖洗可以明顯減輕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鼻塞癥狀。因為鼻腔沖洗操作繁瑣,增加護士工作量,所以改進為使用生理鹽水棉簽濕潤鼻腔,操作簡單易行,效果與生理鹽水鼻腔沖洗無明顯差異。
綜上,通過半年的護理質量CIP能有效的緩解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鼻塞癥狀,減輕患兒痛苦,促進患兒早日康復,縮短患兒住院日。我院根據護理質量CIP中的護理措施修訂了我院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護理常規中鼻塞癥狀護理常規,不斷指導我們的臨床護理工作。護理質量CIP在改善患兒癥狀的同時,還增加了醫院的信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