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蕓蔚,鄭文琴
(興化市人民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在國內,由于疾病發生率的不斷年輕化,癌癥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而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也逐漸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注[1]。靜脈血管通路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主流工具,而由于乳腺癌患者一般化療時間比較長,化療藥物常導致化療性的血管損傷,所以,在臨床上,能否正確建立該通路并且是否可以成功維護則該病護理的工作重點[2]。本次主要針對聯合微信群對乳腺癌PICC帶管患者實行同伴教育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具體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甲乳外科和新區分院腫瘤科符合入選條件的9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為對象,采用非隨機不同期對照研究的方法,對照組:2019年6月-12月45例,觀察組:2020年1月-6月45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置管前講述注意事項和理論知識等。置管時由護士協助患者安置體位,并給予患者一定的安慰使其配合置管。置管后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觀察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和聯合微信群同伴教育并行的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1.2.1 統一管理教育
通過線上的的方法,進行統一的管理教育。小組成員定期定點在“講堂”群內向各小組長推送其各自根據同伴教育制定的講授內容,并向組長講解推送內容的意義及重點,然后各個組長進行分析討論,并根據本組成員自身的情況對置管患者置管前或置管后任何時間段進行健康宣教和經驗交流,并組織小組成員共同學習。
1.2.2 線下知識強化
每月邀請同伴教育者和實驗組的干預患者舉辦1次面對面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交流會,由同伴教育者結合自身經歷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鼓勵,并使其主動參與,同時可以通過有獎問答、情景演練或者主動分享的形式來檢查患者是否已經接受與掌握需患者熟練掌握的內容,根據檢查情況,可以對重點知識加以強化,并且糾正技能誤區。
1.2.3 交流與反饋
鼓勵由組長帶領組員記錄遇到的各類問題,并及時反饋,同時鼓勵組員們在群內自由討論并提出自己的見解。研究小組可以根據組內反饋內容進行解答,并通過調整之后推送的內容來糾正討論過程中組員出現的認知偏差。
(1)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2)PICC日常管理知行信問卷;(3)并發癥發生率。
(1)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量表含有7個維度、35個條目;(2)PICC日常管理知行信問卷:問卷包括3個維度,共27個條目。
上述研究結果中各項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組間對比結果差異顯著且P<0.05時,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管理知行信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數量為8例,發生率為17.78%,顯著低于對照組16例和35.56%,組間比較P<0.05。
本次研究采取常規健康教育和常規健康教育+聯合微信群同伴教育的作對照的方法,經干預,觀察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P<0.05,說明聯合微信群同伴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觀察組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行信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微信群同伴教育可以提高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行信能力;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說明聯合微信群同伴教育對改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聯合微信群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干預療效,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強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管理知行信能力,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