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綠香,饒偉華,劉秋香
(大埔縣人民醫院,廣東 梅州 514299)
2型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病程長,患者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且治療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飲食、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全面的了解自身疾病,提高其自我護理意識,使得其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存質量,從而更好的防治2型糖尿病。基于此本文進行了一下研究,探討了健康教育與生活方式干預對2型糖尿病的影響作用。
由專人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體檢中心確診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肝腎功能異常情況,同時也沒有其他系統性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語言共同能力,能夠完成相關健康教育活動;患者不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且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者中有120例為男性,180例為女性,最小年齡為38歲,最大年齡為70歲,年齡均值為(41.3±4.1)歲,平均體質量為(25.9±4.1)kg/m2。
由體檢中心對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與生活方式干預。主要通過專家講座、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和護患面對面溝通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有:(1)詳細向患者講解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即該病主要是由于機體血液結構失衡,以及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屬于基因遺傳病,高血壓、高血脂以肥胖是導致該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2)向2型糖尿病患者講解不良心理自身疾病的影響,2型糖尿病會導致患者的血糖代謝發生異常,在激素的刺激下回增加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使得患者極易出現緊張和焦慮情緒,而不良的心理又會反作用于患者的血糖,因此加強心理管理十分必要[2]。(3)讓患者了解到飲食對血糖的影響,患者需要減少熱量糖分的攝入,均衡飲食,以便更好的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3]。(4)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幫助患者了解到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并詳細向患者介紹降糖藥物的具體使用方法、使用劑量以及每一種藥物服用時的注意事項和可能的副作用[4]。(5)指導患者掌握血糖自測的方法,以及定期進行血糖檢測的重要性,叮囑患者每間隔3個月進行一次門診復查,并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含量。
生活方式干預主要以飲食和運動為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例資料,并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飲食方案和運動計劃,其中飲食主要是完善患者的飲食結構,并控制患者對熱量、糖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的攝入,要求患者少量多餐進食,增加對高纖維的攝入量,減少食用糖和鹽,飲食清淡,禁止吸煙,并減少飲酒。運動干預主要是給患者制定有氧運動計劃,以第節奏、小強度的運動為主,例如散步、廣場舞、游泳等。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餐后或者饑餓的時候不可以運動[5]。
統計干預前患者的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實施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后6個月后對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干預前后患者生活方式改變情況,主要包括的項目有:堅持運動、定期檢測、遵醫用藥、合理飲食。
采用 SPSS 16.0 生物學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根據不同資料類型以及檢驗目的分別進行t和卡方檢驗法檢驗,P>0.05 表示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與實施前相比較,實施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后患者生活方式明顯改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干預前后生活方式改變情況[n(%)]
干預前患者的空腹血糖為(8.71±2.3)mmol/L、產后2h血糖為(12.93±4.10)mmol/L,干預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為(6.11±1.2)mmol/L、產后2h血糖為(7.527.52±1.50)mmol/L與干預前相比較,干預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顯著下降,差異顯著(t=17.359、27.057,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顯著增高,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2型糖尿病發病初期并沒有顯著的臨床癥狀,患者通常是接受體檢后發現的,通過研究發現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缺少對自身疾病的系統了解,加上治療依從性低,飲食缺少控制,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不容樂觀。因此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十分必要
健康知識教育能夠幫助患者全面了解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致病因素、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有助于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確保治療效果。同時生活方式干預能夠對患者的飲食和運動進行管理,其中飲食干預能夠幫助患者完善飲食結構,確保患者飲食均衡健康;運動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身體機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轉。
綜上所述,體檢中心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與生活方式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同時有助于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對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