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蕾
(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上海 201619)
康復護理是護理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康復護理學是隨著康復醫學快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且獨立的學科。我國絕大多數從事康復護理工作的護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康復護理教育,急需通過在職培訓來提高她們的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1]。
情景模擬教學法已廣泛的應用于護理本科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為了提高護士在職培訓的質量,2019年我們將情景模擬教學法引入到我院護士的繼續教育中,探究該教學方法在康復護士在職培訓中的作用和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工作年限>5年的N2級護士共77名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護士的年齡25-42歲,平均32.7±3.57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授課內容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康復護理學》第4版。
授課老師和標準化病人均為本院高年資的院級帶教老師。觀察組和對照組接受同一老師相同的授課內容,觀察組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課堂理論授課。
通過培訓前后對護士隨堂知識測驗以及課后護士對課程整體評價的結果,評價情景模擬教學在康復護士在職培訓中的效果。
隨堂測試題目均來自于授課老師,為單選題,試卷按題目的難易程度以容易占40%,中等難度占40%,難的題目占20%隨機組成,滿分為100分。
對課程整體評價的問卷采取我院自制的護士在職培訓滿意度調查表,分為非常好(10分)、比較好(8分)、好(6分)、一般(4分)、差(2分)5個維度,由護士在課后對整個授課過程給予評價。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正態分布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士對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授課整體評價高于理論授課,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士對課程的整體評價的比較[n(%))]
二組護士培訓前隨堂測試的成績有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情景模擬教學法培訓后隨堂測試成績明顯高于理論授課后隨堂測試成績,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二種培訓方法護士隨堂測試成績的比較(分,±s)

表2 二種培訓方法護士隨堂測試成績的比較(分,±s)
例數 培訓前成績 培訓后成績觀察組 102 54.29±19.104 69.80±15.076對照組 129 49.84±15.605 55.80±14.597 T-1.913 -7.005 P 0.057 0.000
目前我國僅有少部分的高等院校將康復護理列為必修課程,康復護士的培養形式主要以醫院培養為主,僅有少量的業務骨干可以通過參加康復護理培訓班、外出進修等形式接受培訓。高力頻等[3-5]對北京、上海等地從事康復護理工作的護士調查后發現,我國的康復護士普遍缺乏康復護理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陳思穎等[6]分析了關于臨床康復護理教育的文獻后發現,康復護理知識是護理態度和護理行為的基礎。加強對康復護士的在職培訓勢在必行,有效地繼續教育可以提高護士的康復護理知識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對情景模擬教學的整體評價明顯高于傳統的理論授課,更愿意接受情景模擬的授課方式。
本研究發現,利用情景模擬完成在職培訓后,護士對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這與彭小紅、詹玲[7.8]的研究是一致的。傳統的課堂理論授課是以講課老師為主體,護士只是被動的接受。情景模擬教學要求護士主動地參與到培訓過程中,是一種以護士為中心的主動學習策略。護士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模擬場景中,解決標準化病人的康復護理問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護士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利用情景模擬教學對康復護士進行康復護理評估的培訓。護士根據標準化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完成評估,并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這種教學方法使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護士在模擬場景中關注標準化病人的個性化需求,發現和解決患者個性化的問題,提高了護士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的能力,促進了康復護士對知識的理解和實踐體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情景模擬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理念的學習方法,它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生在臨床實踐情境中,將新舊知識加以概括,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實際情景中,解決現實中各種問題[9]。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直接觀察和評價學生的表現,將結果反饋給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將情景模擬教學應用到在職康復護士的培訓中,護士主動參與培訓的意愿增加,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康復護士更好地在臨床開展康復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