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花,溫玉丹,黃欣欣
(惠東縣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300)
對于小兒腹瀉患者而言,通常表現出較小年齡,呈現出自我約束能力以及自制力不足的現象,存在較高概率表現出治療不配合現象,對后期康復會產生嚴重影響,對此針對小兒急性腹瀉患者采取有效護理服務進行干預,以將其治療效果提升表現出顯著價值[1-2]。本次研究將針對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探析臨床護理路徑方式運用可行性,以實現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的有效預后。
將我院2017年08月~2020年01月收治的88例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數字奇偶法分組;護理組(44例):女20例,男24例;年齡0.3~7歲,平均(3.49±0.35)歲;對照組(44例):女21例,男23例;年齡0.5~8歲,平均(3.52±0.36)歲;納入標準:①小兒急性腹瀉獲得臨床確診;②家屬對于腹瀉護理表現出較高配合度;排除標準:①患兒患有系列先天性疾病;②家屬對于患兒腹瀉護理呈現出不配合現象;就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均衡性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展開急性腹瀉護理,主要體現為心理疏導、健康宣教以及用藥指導幾方面;護理組:采用傳統護理+臨床護理路徑展開急性腹瀉護理:合理展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的創建,要求成員需要確保責任感較強并且臨床經驗豐富,組長安排護士長擔任,對于臨床路徑系列知識學習共同完成,合理完成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創建,之后于不同階段展開對應實施,具體為:①積極展開入院指導干預:第一責任人主要選擇首位接診護士擔任,針對患兒與家屬進行院內環境熟悉加以充分引導,就陪護制度以及治療流程等進行講解,交流期間合理完成有效溝通的創建,對患兒基本狀況加以了解,對患兒入院晚8點后禁食加以叮囑,于第二日清晨對其空腹靜脈血進行抽取,準備展開臨床檢查;②入院第一天,就急性腹瀉患兒基本情況護理人員合理展開評估工作,主要體現為大便次數、生命體征、排尿量以及性狀幾方面,合理展開大便常規檢查以及血液檢查工作,就患兒有無呈現出脫水癥狀加以觀察,如果呈現出較高體溫現象,則利用冰毛巾以及冰袋合理展開降溫操作,如果呈現出出汗現象,需要對衣服進行及時更換,對于多飲水加以叮囑,以將脫水癥狀進行緩解;③入院第2日~第6日,對于患兒家屬系列檢查安排護理人員進行協助,利用發放宣傳彩頁、播放視頻以及當面宣講等系列方式,就小兒腹瀉疾病治療方法、預防方法對家屬進行告知。通過對患兒年齡差異加以了解后,對于家屬正確喂食加以指導,如果患兒年齡<6個月,則對于患兒喂養主要以母乳為主;如果>6個月,患兒母乳喂養停止,則準備蔬菜羹、小米粥以及面條等系列食物要求進食,觀察未表現出腹瀉癥狀后,則允許其飲食恢復正常;④入院>1w,對于家屬出院手續辦理加以協助,出院后就系列注意事項以及護理要點對其家屬進行告知,對于健康照護行為進行指導。對于患兒正確良好衛生習慣養成進行指導,對于室外鍛煉需要適當殘疾,對于腹瀉情況出現需要積極預防。
觀察對比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的護理腹瀉次數、止瀉時間、發熱改善時間以及止吐時間。
對于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護理結果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22.0展開處理,計量資料(護理腹瀉次數、止瀉時間、發熱改善時間以及止吐時間)行t檢驗,以±s表示,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護理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腹瀉次數同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護理組腹瀉次數少于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護理腹瀉次數臨床對比(次,±s)

表1 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護理腹瀉次數臨床對比(次,±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護理組(n=44) 8.62±1.61 1.69±0.51對照組(n=44) 8.62±1.85 4.92±0.69 t 0.0000 24.9707 P 1.0000 0.0000
護理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止瀉時間、發熱改善時間以及止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止瀉時間、發熱改善時間以及止吐時間臨床對比(d,±s)

表2 兩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止瀉時間、發熱改善時間以及止吐時間臨床對比(d,±s)
組別 止瀉時間 發熱改善時間 止吐時間護理組(n=44) 1.72±0.23 16.35±4.35 1.72±0.25對照組(n=44) 2.97±0.25 35.13±5.13 2.83±0.27 t 24.4080 18.5209 20.0096 P 0.0000 0.0000 0.0000
對于小兒腹瀉患者而言,其呈現出誘發病因多樣性的特點,屬于兒科發病率較為顯著的一種疾病,此類患兒除表現出性狀改變以及大便次數增多之外,患兒往往會呈現出嘔吐、發熱以及腹痛的現象,對患兒會表現出較大身體健康影響[3-4]。
在護理期間,臨床護理路徑方式有效運用,能夠通過對患兒疾病類型加以了解,合理完成護理計劃制定,通過此種模式的應用,可以通過對患兒病情狀況加以了解合理進行住院費用以及時間的安排,可使得工作效率顯著提升[5-6]。于小兒急性腹瀉護理期間臨床護理路徑方式的有效運用,對于將患兒作為護理中心護理服務可以充分實現,對于家屬治療過程了解以及住院時間安排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對于醫患之間交流以及溝通可以做出充分保證。經有效溝通后,可確保患兒動態變化充分了解,于生理以及心理等諸多方面展開針對性干預,最終獲得確切急性腹瀉護理效果[7-8]。
本次研究發現,護理前,護理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腹瀉次數(8.62±1.61)次同對照組(8.62±1.85)次比較差異不明顯;護理后,護理組腹瀉次數(1.69±0.51)次少于對照組(4.92±0.69)次明顯;護理組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止瀉時間(1.72±0.23)d、發熱改善時間(16.35±4.35)h以及止吐時間(1.72±0.25)d均短于對照組(2.97±0.25)d、(35.13±5.13)h以及(2.83±0.27)d明顯,充分證明臨床護理路徑方式運用于小兒急性腹瀉護理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方式的有效運用,可實現小兒急性腹瀉患者腹瀉次數減少,止瀉時間、發熱改善時間以及止吐時間的有效縮短,最終實現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的有效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