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黎
(徐州民政醫院內三科,江蘇 徐州 221200)
臨床上,COPD十分常見,為呼吸內科慢性病之一,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容易致殘,且病死率高[1]。迄今為止,臨床還尚未研究確切COPD的病機,但有報道稱,本病的發生和吸煙、個體易患因素與空氣污染等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2]。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說,其機體功能比較弱,耐受力降低,在罹患COPD后極易產生負性情緒,進而導致其生活質量降低。此研究,筆者旨在分析呼吸康復護理用于老年COPD中的價值,總結如下。
2018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接診的老年COPD病患76例,按照數字抽簽原理均分2組。試驗組女性16例,男性22例;年齡在60-86歲之間,平均(69.15±2.73)歲。對照組女性17例,男性21例;年齡在60-87歲之間,平均(69.48±2.85)歲。患者臨床信息完整,對研究知情。2組年齡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組都進行常規護理:病房管理、飲食調護、COPD知識普及、用藥指導和病情觀察等。試驗組配合呼吸康復護理:(1)指導患者做呼吸操訓練:讓患者上舉雙手時緩慢吸氣,并在放下雙手時緩慢呼氣,隨后,讓患者彎曲雙肘,握拳,交替朝前出拳,并在出拳時緩慢吸氣,在收拳時緩慢呼氣。讓患者交替抬起雙腿,確保膝部彎曲達到90°,同時于雙腿抬起時緩慢吸氣,放下時緩慢呼氣。20次/組,每日1組。(2)指導患者做人工阻力呼吸訓練,也就是讓患者做吹氣球訓練。深呼吸后,持續吹氣,待不能吹氣時即可停止,5min/次,每日3-5次。對于不能下床活動的病患,需指導其取半臥位,并做人工阻力呼吸訓練。(3)告訴患者有氧運動的重要性,并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指導其做適量的有氧運動,一般以步行為主,20-40min/次,每日1次,也可讓患者做上下臺階運動,15-30min/次。(4)強化護患溝通力度,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正向引導患者宣泄出心中的苦悶,并用激勵性的語言安撫患者。訓練期間,可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以消除其緊張和焦慮感。教給患者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比如:冥想、與他人交談或者看報等,以提高其心態穩定性。
根據GQOLI-74量表的評分標準對2組入院與出院時生存質量作出評價,內容有社會職能、軀體職能、情感職能與精神健康。總分100,生存質量越好,得分就越高。
利用ADL量表對2組入院與出院時日常生活能力作出評價,最高分100,日常生活能力越強,得分就越高。
通過SPSS 20.0軟件完成數據分析工作,用t來檢驗計量資料(±s),同時用x2來檢驗計數資料[n(%)]。當P<0.05時,提示組間的差異較為顯著。
2組入院時GQOLI-74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組出院時GQOLI-74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1。

表1 兩組GQOLI-74評分的對比分析表 (分)
試驗組入院時A D L評分和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 5)。試驗組出院時A D L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兩ADL評分的對比分析表(分)
呼吸系統疾病中,COPD具有高發病率,可進展至呼吸衰竭亦或者是肺心病,危害性非常大。相關資料中提及,COPD的患病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可引起呼吸困難等癥狀[3],盡管,通過常規藥物治療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一定的控制,但仍需要護士全面、細致的護理,以提高其療效,促進康復進程,改善預后。
呼吸康復訓練乃比較先進的一種專科護理手段,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做適量的有氧運動、呼吸操與人工阻力呼吸訓練,以改善其呼吸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生存質量[4]。此研究中,試驗組出院時GQOLI-74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試驗組出院時ADL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經過呼吸康復訓練,老年COPD病患的生存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且其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所增強。
綜上,選擇呼吸康復護理方案,并將之運用于老年COPD中,效果好,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明顯,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迅速,建議推廣。